
細行;小節。《新唐書·李讓夷傳》:“素善 薛廷老 , 廷老 不飭細檢,數飲酒不治職。”
“細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ì jiǎn,其核心含義指“細行;小節”,即指人在日常行為或禮儀規範中需要注意的細微之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細檢”強調對細節的重視,尤其指在行為舉止、生活規範中的小節。例如《新唐書·李讓夷傳》中提到薛廷老因不拘小節(“不飭細檢”)而被批評。
古籍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新唐書》中的用例,說明其常用于評價人物品行是否嚴謹,是否注重生活細節。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細檢”使用較少,但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為“仔細檢查”。例如:“出發前需細檢車輛設備”。需注意,此用法與原意“小節”存在差異,屬于詞義擴展。
近義詞與關聯
“細檢”原指對行為細節的規範,古代多用于品行評價,現代可延伸為具體檢查動作,但需結合語境區分。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可參考《新唐書》等文獻來源。
細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仔細地檢查或審查。
細檢的第一個字是“細”,它的部首是“纟”,總共有七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檢”,它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十個筆畫。
細檢一詞最早出現于唐代,起初是用于描述正式的官方審查或檢驗。後來逐漸演變為描述一種仔細地檢查或審查的行為。
細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細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細檢的兩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細字的古代寫法為「細」,檢字的古代寫法為「檢」。
1. 請細檢文件中的錯誤。
2. 我們需要細檢每一項工程的質量。
3. 檢查人員細檢了所有的證據。
細心、細密、細緻、檢察、檢驗、檢視、檢查。
細查、仔細檢查、仔細審查、詳細審查。
草率、馬虎、粗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