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虬螭的意思、虬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虬螭的解釋

(1).傳說中的虬龍與螭龍。《文選·屈原<九章·涉江>》:“世溷濁而莫予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 重華 遊兮瑤之圃。” 呂延濟 注:“虬、螭皆龍類。”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虬螭窟宅兮淵且玄,排波疊浪兮沉我天。”

(2).比喻漢字書法中的篆書。 明 王世貞 《歌贈程孟孺》:“指端虹霓出鐘鼎,眼底贔屭騰虬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虬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虬螭”指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神獸組合:

二、文化應用

  1. 文學意象
    多見于詩詞歌賦,如屈原《涉江》中“駕青虬兮骖白螭”,以虬螭象征高潔志向。
  2. 書法比喻
    篆書筆法常被比作“虬螭”,形容其線條如龍蛇般盤曲有力,如明代王世貞的詩句“眼底贔屭騰虬螭”。

三、現代延伸

四、常見誤讀

需注意“虬螭”的讀音為qiú chī,部分文獻因字形相近可能誤作“虬台(tái)”。

若需進一步了解虬螭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虬螭》的意思

《虬螭》這個詞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神獸形象,通常被描述為龍身蛇尾、鬣頭,擁有猙獰的面容和巨大的身軀。它象征着權勢和威嚴,常常被用來裝飾古代宮殿、寺廟和墓葬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虬螭》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虍”和“虍”。其中,“虍”是表示虎的部首,而“蟲”是表示蟲子的部首。“虬螭”這個詞的總筆畫為28畫。

來源和繁體

《虬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它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和蛇的形象。在繁體字中,用「虯蟯」來表示這個詞。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于《虬螭》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有些文獻将其寫作「虬螭」,表示龍和蛇的組合形象;還有一些将其寫作「虬虺」,表示龍和蛇但強調了蛇的形象;也有一些将其寫作「虬虺螭」,強調了神獸的形象。

例句

1. 這座宮殿的屋頂上雕刻着一對神态威嚴的虬螭,顯得莊嚴而威武。

2. 寺廟大門兩邊豎立着兩尊生動形象的虬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3. 墓葬中發現了一隻玉制的虬螭,它被認為是墓主人權勢的象征。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虬龍、螭頭、龍蛇

近義詞:龍蛇、飛龍在天

反義詞:溫和、柔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