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的意思、到時的詳細解釋
到時的解釋
(1).到達之時。 唐 白居易 《和韋庶子<遠訪赴宴未夜先歸>之作兼呈裴員外》詩:“到時常晚歸時早,笑樂三分校一分。”
(2).到那時候。 唐 于鹄 《送唐中丞入道》詩:“到時漫髮春泉裡,猶夢紅樓簫鼓聲。”
(3).到了預定時間。如:到時不候。
詞語分解
- 到的解釋 到 à 從别處來:到達。到站。到來。到場。到任。到職。到案。籤到。恰到好處。 往:到群衆中去。 周全,全顧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成功:得到。辦到。 姓。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時的解釋 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網絡擴展解釋
“到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ào shí”,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到達之時
指某個時間點或事件實際抵達的時刻。例如:“到時常晚歸時早”(唐·白居易詩句)。
- 到那時候
用于表示未來某個特定時間或情境。例如:“到時漫發春泉裡,猶夢紅樓箫鼓聲”(唐·于鹄詩句)。
- 到了預定時間
強調按照計劃或約定的時間執行。如口語中常說“到時不候”。
二、出處與引文
- 古代用法:唐代詩人白居易和于鹄的詩句中均使用了“到時”,既有時間到達的實指,也有對未來情境的隱喻。
- 現代用法: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如“到時你就知道了”。
三、近義詞對比
與“屆時”的區别:
- 屆時:更正式,常見于書面通知或公告(如“屆時請準時出席”)。
- 到時:口語化更強,適用範圍更廣(如“咱們到時見”)。
四、使用建議
- 正式場景(如公告、文書):推薦使用“屆時”以顯莊重。
- 日常交流:可用“到時”,如“問題到時會解決”。
五、例句參考
- 書面語:“若逾期未處理,到時不候。”
- 口語:“别急,等到了時候自然有辦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到時”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和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到時》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到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等到特定的時刻或時間。它由“刀”和“至”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
《到時》的來源和繁體
《到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徐邈傳》中,形容按時到達。繁體字為「到時」。
《到時》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而《到時》也不例外。古代的寫法中,有些可能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其意思保持一緻。
《到時》的例句
1. 你可以去買票,但是到時一定要準時到達。
2. 明天要參加會議,到時記得帶上報告。
《到時》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到達、到貨、時候、時限、時間等。
近義詞:
按時、準時、按期等。
反義詞:
誤時、誤點、遲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