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粗魯莽撞的人。 張麟 《一位抗聯将軍的故事》:“越往上送越好,最好送到最高司令部。因為和士兵打交道,他們不讓你說話,有理說不出,再碰上個楞頭貨,生命都危險。”
“楞頭貨”是一個漢語口語中的貶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構詞分析:
使用場景: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定義和文學作品用例,建議根據實際語境選擇合適用法。
楞頭貨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個人笨拙、愚蠢、遲鈍的意思。這個詞常用于北方方言中,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表達方式。
楞(léng)字的部首為木,總共有12個筆畫。
頭(tóu)字的部首為頁,總共有7個筆畫。
貨(huò)字的部首為貨,總共有8個筆畫。
《楞頭貨》一詞最早出現在民間口語中,形容那些思維遲鈍、做事笨拙的人。它也可以用來調侃和取笑别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并逐漸變得廣為人知。
繁體字中的“楞頭貨”保持不變,仍然是“楞頭貨”。
在古代漢字的使用中,漢字的形狀和寫法有所不同。但是“楞頭貨”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真是個楞頭貨,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解答。
2. 别聽他說了,他就是個楞頭貨,什麼都不懂。
3. 他當了十年司機,還是個楞頭貨,每次停車都不準确。
1. 楞頭:表示一個人思維遲鈍、愚笨。
2. 動作楞:形容一個人做事遲緩而笨拙。
3. 楞住:表示一個人因為驚訝或困惑而呆立不動。
1. 笨拙:形容一個人行為動作遲鈍、缺乏靈活性。
2. 遲鈍:形容一個人的反應速度慢,思維緩慢。
3. 愚蠢:形容一個人思維簡單、愚笨。
1. 聰明:形容一個人智慧高,能夠迅速理解和解決問題。
2. 靈活:形容一個人行動敏捷、反應迅速。
3. 機智:形容一個人反應敏捷、應變能力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