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覆鹿尋蕉 ”。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覆鹿遺蕉,亡猿災木。”
“覆鹿遺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fù lù yí jiāo,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将真實發生的事情誤認為是夢幻,導緻一再失誤。以下是詳細解析:
成語源自《列子·周穆王》中的故事:
鄭國樵夫在野外砍柴時,偶遇一隻受傷的鹿。他将鹿打死并藏于溝中,用蕉葉(柴草)覆蓋。後來返回尋找時,卻忘記藏鹿之處,誤以為此事隻是一場夢,最終錯失真實的收獲。
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王闿運《桂陽州志序》:“羅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遺蕉,亡猿災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列子》等古籍及相關成語詞典。
《覆鹿遺蕉》是一個成語,意指事物互相覆蓋,遺憾無法彌補。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可惜或悔恨的事情,表達一種無法挽回的遺憾。
《覆鹿遺蕉》的部首拆分分别為“衣”、“鹿”、“艹”、“艾”、“蕉”,總共有17個筆畫。
《覆鹿遺蕉》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它常被使用于描述曆史事件或個人遺憾的無可奈何。
在繁體中,成語為《覆鹿遺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覆鹿遺蕉》這個成語的表示并沒有太大差異。
1. 盡管他努力了很多年,但他仍然無法彌補自己失去的機會,真是覆鹿遺蕉。
2. 那位年輕的畫家因為沒有珍惜機會而惋惜不已,他的事業就此覆鹿遺蕉。
成語《覆鹿遺蕉》本身已經是一個有意義的詞組,暫時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類似意思的近義詞包括:天長地久、乘風破浪、一去不複返。
與《覆鹿遺蕉》相對的反義詞是“彌補遺憾”或“重新開始”等詞語,表示有機會挽回的遺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