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庬澒的意思、庬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庬澒的解釋

亦作“ 庬鴻 ”。元氣混沌未分貌。《孝經援神契》:“天度庬澒。” 宋均 注:“庬澒,未分之象也。” 漢 張衡 《思玄賦》:“踰庬澒於宕冥兮,貫倒景而高厲。”《文選·張衡<思玄賦>》“庬澒”作“庬鴻”。 劉良 注:“庬鴻,元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庬澒”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拆解和古籍語境分析:

  1. 單字釋義

    • 庬(páng/máng):古同“龐”,意為宏大、雜亂,如《說文解字》注“庬,石大也”;又讀作“máng”時,可指多毛犬或雜色。
    • 澒(hòng/hóng):本義為水銀(《廣韻》),後引申為混沌彌漫之态,如《淮南子》中“澒蒙鴻洞”描述天地未分時的元氣狀态。
  2. 組合含義 二字連用多見于道家文獻,形容宇宙初開時混沌未分的狀态,類似“鴻蒙”“渾沌”等概念。例如《太玄經》中“庬澒”與“虛無”并提,指萬物未成形的原始狀态。

  3. 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消失,僅存于少數古籍或學術研究中。若在文獻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的哲學或自然現象。

建議:若您是在特定文本中遇到此詞,可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庬澒

庬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大水泛濫。它由床旁和水旁兩個偏旁組成。其中,床旁是表示床榻或座位的意思,而水旁則是指水的意思。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可以得知庬澒的床旁拆分部首為廣,水旁拆分部首為氵。

按照筆畫的計數,庬澒的床旁部分一共有三畫,水旁部分一共有四畫。整個漢字共有七畫。

庬澒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詩經·齊風·氓》:“浩浩庑澒,山川其幾何。”庑澒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庬澒,用以形容洪水泛濫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庬澒的寫法為“庬濃”,即在水旁和床旁的基礎上,将水旁變為水偏旁,使得整個字形更加複雜。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庬澒的古代寫法為“宓汧”。這個版本在字體形狀和組成部分上與現代漢字有所區别,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庬澒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長時間的暴雨導緻河道庬澒,農田被淹。

2. 台風過境後,海岸線發生了庬澒,許多房屋被海水淹沒。

庬澒可以與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

1. 庬澒滿目:形容水患嚴重,景象凄慘。

2. 庬澒迢迢:形容河水泛濫,彌漫無邊。

一些近義詞包括泛濫、洪水肆虐等,反義詞則可用幹涸、旱情等來表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