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羅襁褓。 唐 嚴維 《詠孩子》:“繡被花堪摘,羅綳色6*欲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羅繃漢語 快速查詢。
“羅繃”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羅繃(luó bēng)指用絲羅制成的襁褓,即包裹嬰兒的柔軟絲織品。該詞出自唐代詩人嚴維的《詠孩子》:“繡被花堪摘,羅繃色欲妍”,通過“羅繃”形容嬰兒肌膚的細膩與襁褓的精緻。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詩詞注解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相關研究。
羅繃(luó běng)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多層意思。首先,它可以用作動詞,表示細繩或細線扭在一起;其次,它也可以用作名詞,指的是由細繩或細線扭成的束狀物。
羅繃的部首是竹(⺮)字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竹(⺮)和中(丨)。
羅繃的筆畫數為14畫。
羅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其字義和拼音在古代與現代基本相同。
在繁體字中,羅繃的寫法為「羅繃」。
據了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跟現代有所不同。以羅繃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羅⺮中」,其中「⺮」表示竹子,「中」表示中間。這個寫法在曆史上也被廣泛使用。
1. 他手中緊握着一羅繃繩。
2. 她用幾條細線将花束羅繃在一起。
羅繃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組詞部分,例如:
1. 羅繃繩:指由細繩扭成束狀的繩子。
2. 繃帶:指用來包紮創傷的繃帶。
3. 羅繃椅:指制作座椅所用的絞繩。
羅繃的近義詞包括:卷繞、纏繞、絞扭。
羅繃的反義詞是:解開、解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