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取徑 ”。選取經由的道路。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述而篇三》:“此亦舍康莊而取逕於荊棘之蹊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新疆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陝甘總督長庚緻内閣請代奉電》:“另選得力兵隊由 登努斯 取徑直赴 伊犂甯遠城 ,保護 俄 商。”
“取迳”是由“取”和“迳”組合而成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釋義分析:
“迳”的本義
“取”的含義
“取迳”的合義
若用于現代語境,該詞更傾向表達“采取直接方式解決問題”或“明确目标并行動”的态度。需注意,此詞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使用場景進一步判斷。
取迳(qǔ j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取”和“迳”,其中“取”部分意思是“拿取”,“迳”部分意思是“直路”。
取迳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取 (11畫)+ 迳(9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屬于中古音。在繁體字中,取迳的寫法是「取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取迳的寫法多種多樣,如篆書、隸書、楷書等。在篆書中,取迳的形狀簡潔,筆畫較多;在隸書中,取迳的字形開始變得連接起來,筆畫略有減少;在楷書中,取迳的字形更加流暢、規整。
以下是一些使用取迳的例句:
1. 他迅速取迳奔向目的地。
2. 她意識到必須取迳行動了。
3. 在工作中,我們要時刻堅持取迳不偏。
取迳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
- 取義:取得正确的道義。
- 取舍:在兩者之間做選擇。
- 取消:使某事不再進行或存在。
一些近義詞包括:
- 取徑:抄近路,走捷徑。
- 取道:選擇一條道路或方向。
- 直路:直接的道路。
一些反義詞包括:
- 繞道:繞過原定的道路。
- 曲徑:彎曲的路徑。
- 迂回:繞道而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