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罍觞的意思、罍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罍觞的解釋

泛指酒器。 唐 王昌齡 《何九于客舍集》詩:“罍觴且終宴,功業曾未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罍觞”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由“罍”與“觞”兩個古代酒器名稱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說文解字》釋義,二字本義如下:

一、單字溯源

  1. 罍(léi):形聲字,從缶,畾聲。本指青銅制的大型盛酒器,口小腹深,有三足或圈足,常飾以雲雷紋。《詩經·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之句,印證其宴飲禮器功能。東漢鄭玄注《周禮》稱其為“酒樽之屬”,多用于祭祀或貴族宴席。

  2. 觞(shāng):形聲字,從角,傷省聲。原指獸角制成的飲酒器,後泛指酒杯。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為“實曰觞,虛曰觯”,強調其盛酒功能,《禮記·投壺》載“請行觞”即指舉杯勸飲。

二、組合詞義 “罍觞”連用始見于南北朝文獻,屬偏義複詞,側重指代整套酒器或宴飲場景。如南朝江淹《蕭骠騎讓封第三表》中“罍觞不禦”即表達停止宴樂之意,體現古代以酒器借代宴飲文化的修辭傳統。唐代詩文中亦見“罍觞既撤”等表述,多與禮儀、宴集相關。

三、文化引申 該詞承載三重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罍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酒器或酒宴場景,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字源分解

  1. 罍(léi)
    青銅或陶制酒器,多用于盛放醇酒,形制莊重,常見于重要禮儀場合。
  2. 觞(shāng)
    泛指酒杯,特指祭祀時使用的酒具,後擴展為宴飲的代稱。

文學出處

唐代詩人王昌齡在《何九于客舍集》中寫道:“罍觞且終宴,功業曾未了”,此處以“罍觞”代指宴飲場景,表達未盡的事業與未盡興的宴席之間的對比。


用法與引申義


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詳細用法或文學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風蠶禾巉崱出口入耳大願滴哒地金滴露研朱繁弦富貴驕人傅年父母覆盆難照付之一笑暵地函塞戶告人曉晦滞講手蹇蹇匪躬節鼓九經三史踞伏駒駒孔罅困弊門神目想逆讦逆制貧寒潑淋牆腰谯勵巧語花言泣麟瓊罂起泡阮生涕三微審美石隥書囊書院驷介碎瓦穨垣擡快貪程逷聽遠聞童隸銅丸托貿頑夫瓦甓衛生帶汙渎誤卯詳究鮮活下鑰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