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級;石台階。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山有 羊腸坂 ,在 晉陽 西北,石隥縈行,若羊腸焉,故倉、坂取名矣。”
“石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dèng,意為石級或石台階。以下是詳細解釋:
《石隥》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石頭上的小洞或裂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石(部首:石)和隥(部首:阝,左右結構;五筆編碼:25342)。其中,隥是一個形聲字,由石部作聲旁,哀(yí)作會意旁構成,表意與形聲兼具。
《石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玉篇》這本古代字典中。雖然現代通用漢字中沒有《石隥》這個字,但在繁體字中,可以用「石隘」代替《石隥》。繁體字的「隘」跟《石隥》在意思上是相通的。
《石隥》這個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中,「石」和「隥」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在現代,由于該字較為罕見且不常用,所以我們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或使用這個字。
1. 登上山巅,遠眺,隻見陡峭的山峰上,密布着許多小小的石隥。
2. 老屋的牆壁上開着一道石隥,仿佛歲月的印記,透露着深深的曆史感。
組詞:石隥洞、石隥路、石隥壁、石隥邊。
近義詞:石裂、石縫、石隙。
反義詞:平坦、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