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瘦瘠疲憊貌。《禮記·玉藻》:“喪容纍纍。” 鄭玄 注:“羸憊貌也。” 孔穎達 疏:“‘喪容纍纍’者,謂容貌瘦瘠纍纍然。”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散卒纍纍,草行露宿。”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 呂純陽 ﹞已又化身為重罹疾疢,纍纍骨立,而過諸所度者之門,則數千人者,一旦去之盡。” 梁啟超 《通論·論科舉》:“擔簦纍纍,狀等乞匄。”
2.不得志貌。《史記·孔子世家》:“纍纍若喪家之狗。” 裴駰 集解引 王肅 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纍然而不得意。 孔子 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元 伯顔 《七哀》詩之一:“有客有客何纍纍!國破家亡無所歸。”
3.聯貫成串貌。《禮記·樂記》:“纍纍乎端如貫珠。”《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孤兒行》:“淚下渫渫,清涕纍纍。” 宋 蘇轼 《無名和尚頌觀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與觀音作纓絡。”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其(鐵樹)花盛開,結實纍纍。”
4.行列分明貌。《文選·左思<魏都賦>》:“岌岌冠縰,纍纍辮髮。” 李周翰 注:“蕃夷之人,則辮髮行列纍纍然。”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中:“及曲終,纍纍而退,若有尊卑等級。”
重積貎;衆多貌。《漢書·佞幸傳·石顯》:“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顔師古 注:“纍纍,重積也。”《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骝馬歌四》:“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盛彥 到船相拜,見船中白物堆積,笑道:‘財不露白,金帛滿舟纍纍,晃人眼目如此!’”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 山東 吏治廢弛,借納貢名,貪婪無厭,官民苦之。所屬州縣,虧空纍纍。”
“纍纍”在漢語中有兩個讀音,分别對應不同的含義:
一、讀音為léi léi時
果實成串的形态
《現代漢語詞典》指出,“纍”通“累”,形容果實連綴成串的狀态,如“碩果纍纍”。例如《禮記·樂記》中“纍纍乎端如貫珠”描述玉器串連之貌。
引申為連續不斷
《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表示事物接連出現,如《漢書·五行志》用“纍纍如貫珠”形容星辰排列的連貫性。
二、讀音為lěi lěi時
堆積重疊的樣貌
《辭海》解釋為層疊堆積,如《史記·吳王濞列傳》中“纍纍三墳”指墳冢重疊的景象。
形容憔悴頹喪的狀态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提及,“纍纍”可表人失意疲憊之态,如《禮記·玉藻》中“喪容纍纍”描述服喪者的哀戚神情。
罪行或負擔的累積
《中文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引用《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吳纍纍緻小國以會諸侯”,強調負面事物的積聚。
“纍纍”是“累累”的繁體寫法,其含義因讀音不同而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瘦瘠疲憊貌
形容人憔悴、頹喪或疲憊的狀态。
聯貫成串貌
指事物連續成串的狀态,多用于具象描述。
多次、屢屢
強調行為或事件的重複性。
累積衆多
多用于抽象負面事物的積累,如罪行、過失等。
“纍纍”在現代漢語中多被簡化為“累累”,且讀音差異可能導緻語義混淆。例如“果實累累(léi léi)”與“罪行累累(lěi lěi)”需根據語境區分。古籍或特定方言中仍保留繁體寫法及古義。
白幡包被伯氣表起冰玉嬖佞草野嘗谷朝達傳籍大腰矴鐵杜門放火燒山敷芬感怍宮楊寡欲孤羇故殺還翰阖廬城橫插厚葬黃駒混濛精确度給事橘中叟寬綽雷篆梁笱領門兒籠合鹭鹚旅榜鄳阨米粣溟魚孬包内祗陪仆秋戰奇珍異玩去程溽景濡縷侁侁飾口訟閣傥來物恬倓銅馬法通幽旺熾望日武昌伍濃向使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