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瘦瘠疲憊貌。《禮記·玉藻》:“喪容纍纍。” 鄭玄 注:“羸憊貌也。” 孔穎達 疏:“‘喪容纍纍’者,謂容貌瘦瘠纍纍然。”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散卒纍纍,草行露宿。”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 呂純陽 ﹞已又化身為重罹疾疢,纍纍骨立,而過諸所度者之門,則數千人者,一旦去之盡。” 梁啟超 《通論·論科舉》:“擔簦纍纍,狀等乞匄。”
2.不得志貌。《史記·孔子世家》:“纍纍若喪家之狗。” 裴駰 集解引 王肅 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纍然而不得意。 孔子 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元 伯顔 《七哀》詩之一:“有客有客何纍纍!國破家亡無所歸。”
3.聯貫成串貌。《禮記·樂記》:“纍纍乎端如貫珠。”《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孤兒行》:“淚下渫渫,清涕纍纍。” 宋 蘇轼 《無名和尚頌觀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與觀音作纓絡。”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其(鐵樹)花盛開,結實纍纍。”
4.行列分明貌。《文選·左思<魏都賦>》:“岌岌冠縰,纍纍辮髮。” 李周翰 注:“蕃夷之人,則辮髮行列纍纍然。”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中:“及曲終,纍纍而退,若有尊卑等級。”
重積貎;衆多貌。《漢書·佞幸傳·石顯》:“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顔師古 注:“纍纍,重積也。”《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骝馬歌四》:“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盛彥 到船相拜,見船中白物堆積,笑道:‘財不露白,金帛滿舟纍纍,晃人眼目如此!’”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 山東 吏治廢弛,借納貢名,貪婪無厭,官民苦之。所屬州縣,虧空纍纍。”
“纍纍”是“累累”的繁體寫法,其含義因讀音不同而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瘦瘠疲憊貌
形容人憔悴、頹喪或疲憊的狀态。
聯貫成串貌
指事物連續成串的狀态,多用于具象描述。
多次、屢屢
強調行為或事件的重複性。
累積衆多
多用于抽象負面事物的積累,如罪行、過失等。
“纍纍”在現代漢語中多被簡化為“累累”,且讀音差異可能導緻語義混淆。例如“果實累累(léi léi)”與“罪行累累(lěi lěi)”需根據語境區分。古籍或特定方言中仍保留繁體寫法及古義。
《纍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較多、衆多、絡繹不絕的樣子。
《纍纍》的部首是纟(纟字部),筆畫數為11。
《纍纍》通常使用簡體字書寫,繁體字為「纍纍」。
在古代,漢字《纍纍》有不同的寫法。如《康熙字典》中記錄的古字形為「纝纝」。
1. 會議上,各方代表的提議纍纍湧現。
2. 在購物中心的打折活動中,顧客們纍纍湧入商店。
3. 雪花纍纍地飄落在冬天的夜空中。
多樣、衆多、絡繹、不絕
豐富、繁多、麻煩
稀少、單一、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