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處事;辦理事務。《國語·周語中》:“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 宋 曾鞏 《都知制》:“門闈房闥之間,朝夕給事,非謹信忠篤,烏可處斯任哉!”
(2).供職。《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其父 鄭季 ,為吏,給事 平陽侯 家。”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 ,年十四五,始給事於内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賜緑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天聰 已前,鈞衡帷幄,悉任懿親,異姓儒臣,但令給事文館。”
(3).引申為侍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 東坡 讀《阿房宮賦》,至夜分猶不寐……有二老兵,皆 陝 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有四麗人,斂袵鳴璫,給事左右。”
(4).官名。給事中的省稱。 唐 韓愈 《答劉正夫書》:“ 愈 於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遊於賢尊給事,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隻有一個 馬給事 ,天性絶飲。”
給事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古代官制、動詞用法和現代語境三方面解析:
古代官職名稱
“給事”最早指“給事中”,始設于秦代,屬内朝官,負責顧問應對、監察百官及文書校勘。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載:“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其職能隨朝代演變,至明清時期隸屬六科,掌封駁诏敕。該官職名稱常見于《通典·職官三》等典籍(來源:《古代官職辭典》)。
動詞性用法
作動詞時,“給事”表“供職、服務”,如《史記·李斯列傳》載“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後引申為處理具體事務。此用法強調從事特定職責的行為(來源:《漢語大詞典》)。
現代語境延伸
現代漢語中,“給事”的使用頻率降低,但在曆史文獻研究、仿古語境中仍作為特定術語出現。例如“給事衙門”指代古代官署機構(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注:因古籍原文電子化程度差異,部分典籍暫無法提供線上鍊接,建議參考權威出版社的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本。
“給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jǐ shì,主要包含以下四層含義:
處理事務;辦理事務
指對事務的處理和應對。例如《國語·周語中》提到“恭所以給事也”,強調恭敬是處事的原則。
供職
表示擔任職務或服務于某機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給事平陽侯家”,即指在平陽侯府供職。
引申為侍奉
由“供職”進一步引申出侍奉尊長或主上的含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官名
特指古代官職“給事中”的簡稱,始設于秦代,隋唐後屬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例如唐代曾改稱“東台舍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官職沿革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百官公卿表》《唐六典》等典籍。
百苛枹薊八辔不足為憑叱搭吃一箝二看三丑詫船楫初定楚柁吳樯丹粉地下笃近舉遠咄啐多許少與發物佛眼相看浮涼河漘黑刷刷胡耇夾箔幛驕馬金獒進詩空夢口外勞動資料擂捶潦污靈棚梨雲夢龍絲慢工出細貨帽頂貓頭鷹蒙漪矊眇睦劇甯谧痞蹇平莽榮庵肉刺如坐春風釋肩時興食蟻獸天和天涯海角題序頹絕土階文木無所不知吳亭枭匪脅説亵污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