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與神鬼交通。《三國志·魏志·管辂傳》“ 經 ( 王經 )為 江夏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辂别傳》:“ 經 每論 輅 ,以為得龍雲之精,能養和通幽者,非徒合會之才也。”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所謂點金通幽之術,皆以昉也。”
(2).通往幽勝之處。語出 唐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禅院》詩:“竹逕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明 文徵明 《寄題百花庵》詩:“舊種長松應結子,新開竹徑更通幽。” 清 張德彜 《隨使法國記·馬賽波爾多紀事》:“千峰疊秀,曲徑通幽,樓房點綴,松柏婆娑。” 徐遲 《牡丹》二:“在新市場蓋起一座大舞台,富麗堂皇;還在它旁邊布置了一座曲徑通幽的園林。”
“通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源自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的“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這一含義多見于古籍,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管辂别傳》,提到管辂“能養和通幽”,指其通曉占卜、玄術。
現代多用于文學、園林設計等領域,形容環境幽雅或意境深遠,如“曲徑通幽”已成為經典成語。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證或不同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通幽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進入幽靜、幽深的地方或環境。它可以形容山谷、密林、幽谷等地或者指一種幽靜、寂靜的氛圍。
通幽的拆分部首為門和幺,幺在現代漢字中是很少見的部首。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門部的筆畫數為6,幺部的筆畫數為6。
通幽源于古文獻《詩經·邶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其中,“來即我謀”被解釋為幽情所感。通幽在繁體中寫作“通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通幽采用了篆書的字體形式。篆書是中國古代印章的書法形式,筆畫線條粗犷、方正,而且邊角多呈直線或直角。
1. 他常常獨自步行于山谷之間,享受通幽的自然美景。
2. 這個古廟破舊而安靜,散發着一種幽幽的莊嚴和通幽之感。
- 通達: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見識,能夠通達各個方面。 - 通行:某物在一定範圍内普遍流通或適用。 - 幽默:指幽靜而有趣的特質。
幽靜、幽深、幽遠、靜谧、幽僻。
熱鬧、喧嚣、擁擠、明亮、喜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