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掠盜的意思、掠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掠盜的解釋

搶劫,抄掠。《孔子家語·正論》:“ 子産 卒,子 太叔 為政,不忍猛而寬, 鄭國 多掠盜。” 王肅 注:“抄掠。”《魏書·袁翻傳》:“又 高車 士馬雖衆,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盜為資,陵奪為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掠盜(lüè dào)是漢語複合詞,由“掠”與“盜”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搶奪財物、劫掠盜竊的行為,多用于描述暴力或非法奪取他人財産的行徑。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及權威引用角度分述:


一、釋義與語源解析

  1. 本義

    “掠”指搶奪、劫取(《說文解字》:“掠,奪取也”);“盜”指偷竊、強取(《說文解字》:“盜,私利物也”)。二者複合後強調以暴力或欺詐手段非法侵占他人財物的行為。

    例證:

    《後漢書·董卓傳》:“卓縱兵掠盜京師,剽虜資物。” (指董卓軍隊在京城劫掠財物)

  2. 引申義

    可泛指一切非法侵占行為,包括軍事劫掠、海盜行徑或團夥搶劫等,常見于曆史文獻對暴亂、戰争的記載。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掠盜”釋義為“搶劫,盜竊”,引《後漢書》為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來源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方線上平台,需訂閱查閱)

  2. 《辭源》(修訂本):

    釋為“劫掠偷盜”,引《資治通鑒》用例(商務印書館,2015年)。

    來源鍊接:商務印書館《辭源》數據庫(需機構權限)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與來源說明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2.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65.
  3. 歐陽修等. 《新唐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75.
  4.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5.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注:因“掠盜”為古漢語詞彙,網絡公開釋義較少,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未引用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掠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含義

“掠盜”指通過搶劫、抄掠等暴力手段非法獲取財物或權力。其中“掠”強調搶奪、奪取,“盜”則指偷竊或劫掠行為,組合後更側重公開的暴力掠奪。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1. 《孔子家語·正論》記載:“子産卒,子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掠盜。” 王肅注:“抄掠。”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社會動蕩時的暴力劫掠現象。
  2. 《魏書·袁翻傳》提到高車部族“唯以掠盜為資”,反映古代邊疆部族通過劫掠維持生計的曆史背景。

三、現代意義與法律關聯

現代語境中,“掠盜”屬于違法行為,涵蓋搶劫、盜竊等侵犯財産權的行為。相關法律(如《刑法》)對類似行為有明确懲處規定,強調維護社會秩序。

四、詞義辨析

與單純“盜竊”不同,“掠盜”更突出暴力性,如指出“掠”含“用棍子或鞭子打”的引申義,體現武力奪取特征。


以上内容綜合了《孔子家語》《魏書》等古籍用例及現代法律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拜會白爐子邊籴秉公任直陳力就列赤鬝嗤妍創駴鉏翦翠蕩瑤翻呆獃獃盜巢倒剪登踐定語東山謝氏東陽二軋遁世無悶負衡幹妹子鈎棘冠纓好吹牛劾驗鴻案鹿車後緣灰儭絞切嘉應機節棘針門開采開業看起來喟然而歎潦車龍鸾陋丑馬湩冥境木口雕刻睨視裒嘯淺教前言權教曲行沙子玉生衆食寡侁仕逃秦陶犬瓦雞天仙挺秀挽運烏啼引線抽傀儡向搨狹小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