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掠盗的意思、掠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掠盗的解释

抢劫,抄掠。《孔子家语·正论》:“ 子产 卒,子 太叔 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 多掠盗。” 王肃 注:“抄掠。”《魏书·袁翻传》:“又 高车 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盗为资,陵夺为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掠盗(lüè dào)是汉语复合词,由“掠”与“盗”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抢夺财物、劫掠盗窃的行为,多用于描述暴力或非法夺取他人财产的行径。以下从释义、语源、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分述:


一、释义与语源解析

  1. 本义

    “掠”指抢夺、劫取(《说文解字》:“掠,夺取也”);“盗”指偷窃、强取(《说文解字》:“盗,私利物也”)。二者复合后强调以暴力或欺诈手段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

    例证:

    《后汉书·董卓传》:“卓纵兵掠盗京师,剽虏资物。” (指董卓军队在京城劫掠财物)

  2. 引申义

    可泛指一切非法侵占行为,包括军事劫掠、海盗行径或团伙抢劫等,常见于历史文献对暴乱、战争的记载。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掠盗”释义为“抢劫,盗窃”,引《后汉书》为例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来源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官方在线平台,需订阅查阅)

  2. 《辞源》(修订本):

    释为“劫掠偷盗”,引《资治通鉴》用例(商务印书馆,2015年)。

    来源链接:商务印书馆《辞源》数据库(需机构权限)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与来源说明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2.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5.
  3. 欧阳修等. 《新唐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
  4.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5.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注:因“掠盗”为古汉语词汇,网络公开释义较少,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未引用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掠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含义

“掠盗”指通过抢劫、抄掠等暴力手段非法获取财物或权力。其中“掠”强调抢夺、夺取,“盗”则指偷窃或劫掠行为,组合后更侧重公开的暴力掠夺。

二、古籍出处与用法

  1. 《孔子家语·正论》记载:“子产卒,子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掠盗。” 王肃注:“抄掠。”说明该词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时的暴力劫掠现象。
  2. 《魏书·袁翻传》提到高车部族“唯以掠盗为资”,反映古代边疆部族通过劫掠维持生计的历史背景。

三、现代意义与法律关联

现代语境中,“掠盗”属于违法行为,涵盖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权的行为。相关法律(如《刑法》)对类似行为有明确惩处规定,强调维护社会秩序。

四、词义辨析

与单纯“盗窃”不同,“掠盗”更突出暴力性,如指出“掠”含“用棍子或鞭子打”的引申义,体现武力夺取特征。


以上内容综合了《孔子家语》《魏书》等古籍用例及现代法律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变率边銄不好活部使踩高竿草酌崇玄学翠灿瘁摄麤疏怠业耋吏隄封豆肉恩荣并济方颐风鸢干碍刚日拐士古代希腊寒酸鹤涧赫奕加被兼行介词解渴惊夫景片谨遇峻论沮漳科征揽泣帘窥壁听楼市毛粟麻塔攀光陪位擗栗轻锐勤略扰民任前肉荳蔻擅长伤感适然守则蒐乘田坪天随天助剃剪土围外祖母万国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