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婦人。 唐 溫庭筠 《題賀知章故居》詩:“老媪寳藳草,愚儒輸逋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老頭子一想,他既是從小沒父母,他的父母總是年輕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畫的是一個老媪。”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向以為米鹽淩雜,雞豚詬誶,特老媪竈婢之所用心,及泛覽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老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由“老”(年老)和“媪”(已婚婦女)組合而成,指年老的婦人,多用于書面或文學作品,帶有一定尊重的意味。
2. 發音與結構
3. 使用場景
常見于曆史文獻、詩詞或描述性文本中,例如:
4. 延伸對比
總結
“老媪”專指老年女性,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需注意其讀音和適用場景。若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可參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文獻。
“老媪”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形容年紀較大的女性,特别是婦女。
按照漢字的字形結構,可以将“老媪”拆分為兩個部首:“⺼”(肉部)和“女”(女部)。
根據筆畫順序,可以分為7畫。
“老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老”表示年齡較大,而“媪”指代婦女。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老嬤」。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可以以“老媪”為例進行說明:
在篆書中,它的寫法為「⺼丂又女」。
在隸書中,它的寫法為「⺼二又女」。
而在今天的楷書中,寫法為「⺼二且女」。
1. 她是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媪,一直以來都是村裡人的貼心人。
2. 這個老媪善良又熱心,經常幫助鄰居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組詞:老太太、老奶奶、老爺們
近義詞:老婆子、老太
反義詞:少女、年輕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