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蠟塑的美人。比喻嬌美的女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的夫人 曾文彩 有三十四歲,十年前是一位有名嬌滴滴的蠟美人。”
“蠟美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理解:
1. 比喻嬌美但缺乏生命力的女子
原指蠟塑的美人形象,後引申為形容外表柔美精緻、但缺乏鮮活氣質的女性。例如曹禺在《北京人》中描寫角色曾文彩時,用“十年前是一位有名嬌滴滴的蠟美人”暗喻其雖貌美卻柔弱無力的特質。
2. 成語:指虛有其表的人或事物
作為現代漢語成語時,“蠟美人”強調“外表華麗而内在空虛”,可形容人或物。例如形容過度包裝卻質量低劣的商品,或隻注重外貌而缺乏内涵的人。
辨析與用法
《蠟美人》是一個用來形容外貌美豔卻沒有内在能力和品質的人的詞語。與其說是贊美一個人的外表,更多的是在暗示這個人虛有其表,沒有真實的内在魅力或實力。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故事。古代中國有一個英俊潇灑的青年男子,他非常自戀,對自己的美貌極度自豪。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個異類對抗賽,結果卻敗給了一個長相普通但實力非常強大的對手。他非常憤怒并私下雇人暗殺了對手。
經過追查,他被發現并被罵為蠟美人。這個詞中的“蠟”指的就是虛有其表、沒有真實内在的意思。
《蠟美人》的拆分部首是蜥字的蜥,對應的部首是蟲。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蠟美人》的繁體字寫作“蠟美人”,其中“蠟”是蠟的繁體,由辶虍蟲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作“蠟美人”,其字形與現代有些不同,但意思相同。
他外表看起來十分迷人,但實際上他是個蠟美人。
組詞:蠟人、美人、蠟燭、美貌
近義詞:花瓶、空有其表、浮華外觀
反義詞:有内涵、内在美、真實魅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