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蓬轉的意思、蓬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蓬轉的解釋

(1).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轉徙,四處飄零。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有 樂天先生 者,避地蓬轉。” 唐 靈一 《江行寄張舍人》詩:“客程終日風塵苦,蓬轉還家未有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 巫 雲 楚 雨絲牽。”

(2).蓬草遇風即轉動,比喻事物變化迅速。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其或峨然守正,确爾不移,不蓬轉以隨衆,不改雅以入 鄭 者,人莫能憎而知其善。” 唐 呂溫 《蕃中拘留歲馀回至隴石先寄城中親故》詩:“蓬轉星霜改,蘭陔色養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蓬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蓬草隨風飄轉”的自然現象,主要用來比喻漂泊不定、流轉遷徙的生活狀态。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蓬”指蓬草,一種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植物;“轉”即旋轉、飄轉。合指蓬草被風吹起,在空中飄蕩不定。

    例:《淮南子·說山訓》:“見飛蓬轉而知為車。”(見蓬草飛旋而知有車輛經過揚塵)

  2. 引申比喻

    • 人生漂泊:形容人如蓬草般流離轉徙,居無定所。

      例:唐代杜甫《遣興》詩:“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

    • 世事無常:暗喻命運起伏、身世浮沉。

      例:清代納蘭性德《金縷曲·未得長無謂》:“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别恨橫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橫門骊歌淚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江淹《恨賦》未賦時,蓬轉萍飄不自知。”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112頁)

    明确釋義:“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轉徙,行蹤無定。”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版。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參考(注:此為詞典官網,具體條目需檢索)

  2. 《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381頁)

    收錄“蓬轉”詞條,引《後漢書·輿服志》“飛軨以缇油,廣八寸,長注地,系軸頭,謂之飛軨,以轉蓬為象”佐證其意象淵源。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三、文學經典用例

  1. 詩歌中的漂泊意象

    • 唐代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蓬轉俱行役,瓜時獨未還。”

      (以“蓬轉”喻将士征戰漂泊)

    • 宋代陸遊《南唐書·歸明傳》:“蓬轉萍流,未知所止。”

      (形容亂世中百姓流離失所)

  2. 戲曲與小說

    元代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雜劇:

    “幹戈動地來,橫禍事從天降。哀哉!各剌剌母子分張。痛殺俺蓬轉雲飛。”

    (以“蓬轉雲飛”刻畫戰亂中骨肉離散之痛)


四、現代用法延伸

當代語境中,“蓬轉”仍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表達以下含義: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 駱賓王. 《駱臨海集箋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20.
  4. 關漢卿. 《關漢卿戲曲集》[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蓬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蓬轉”字面指蓬草隨風飛轉。蓬草質輕、易隨風飄散,常用來象征漂泊不定或變化無常的狀态。

二、比喻意義

  1. 人流離漂泊
    引申為人生活動蕩、行蹤無定,常見于描述戰亂、遷徙中的流離失所。

    • 例:唐代詩人靈一寫道“蓬轉還家未有期”,表達歸家無望的漂泊感。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地北天南蓬轉”形容人物因時局動蕩輾轉四方。
  2. 事物變化迅速(較少見)
    部分文獻中,也比喻事物變化如風轉蓬草般快速。

    • 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不蓬轉以隨衆”,強調不隨波逐流。

三、文學應用

該詞在古詩文中頻繁出現,如:

四、讀音說明

拼音存在péng zhuǎn與péng zhuàn兩種注音,實際應用中讀音可能因語境或時代差異有所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桃花扇》《抱樸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灰包乾制摽辟别出心裁絣纮賓天殘膏剩馥層纍腸穿孔陳省身瘡瘍川域徂兩大導師丹木倒爺地方自治斷壞幹名犯義诖墨貴出賤收軌數祻水劃清揮犀绛仙眷識狙觑空豁豁礦工琅簡連鄣燎原領颚令儀流電泯亂蓦地裡拿腔做勢嬲戲僻幽谸谸清聞瓊璇崷直羣紀撒溲山頭廷尉沈帶沈水霜江水孔逃臣挑唆貼截銀替僧脫臼尾騎文風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