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轉徙,四處飄零。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有 樂天先生 者,避地蓬轉。” 唐 靈一 《江行寄張舍人》詩:“客程終日風塵苦,蓬轉還家未有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 巫 雲 楚 雨絲牽。”
(2).蓬草遇風即轉動,比喻事物變化迅速。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其或峨然守正,确爾不移,不蓬轉以隨衆,不改雅以入 鄭 者,人莫能憎而知其善。” 唐 呂溫 《蕃中拘留歲馀回至隴石先寄城中親故》詩:“蓬轉星霜改,蘭陔色養違。”
“蓬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蓬轉”字面指蓬草隨風飛轉。蓬草質輕、易隨風飄散,常用來象征漂泊不定或變化無常的狀态。
人流離漂泊
引申為人生活動蕩、行蹤無定,常見于描述戰亂、遷徙中的流離失所。
事物變化迅速(較少見)
部分文獻中,也比喻事物變化如風轉蓬草般快速。
該詞在古詩文中頻繁出現,如:
拼音存在péng zhuǎn與péng zhuàn兩種注音,實際應用中讀音可能因語境或時代差異有所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桃花扇》《抱樸子》等文獻。
《蓬轉》是一個成語,意為遭遇逆境或困頓,形勢不利。原指草木隨風搖擺,因此比喻人的命運多變,經曆波折。
《蓬轉》的拆分部首是草/一,共有13畫。
《蓬轉》源自于《莊子·齊物論》:“蓬草之心,存焉!”,意指草莓真心存留。後來,這個詞通過演變逐漸發展成成語《蓬轉》。在繁體中,它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代漢字中的《蓬轉》寫作「蓬轉」,其中的「轉」字舊時讀作“莛”。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淘汰,現行的簡繁體寫法都是使用「轉」字。
他的生活一直蓬轉不定,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蓬勃、蓬松、蓬亂、轉變、轉機等。
變幻莫測、浮沉不定、波折等。
穩定、順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