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賫表的意思、賫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賫表的解釋

持捧奏表。《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時值壽聖節将近,兩司裡頭例該一人賫表進哀朝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沒奈何,你且權充個賫表官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賫表(jī biǎo)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賫”與“表”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賫”通“齎”,指持物相贈或攜帶,而“表”指文書、奏章。該詞在古籍中多指攜帶表章或呈遞文書的行為,例如《資治通鑒》載“賫表稱臣”,描述使者攜帶歸順文書觐見的場景。從構字法分析,“賫”含“貝”部,暗示與財物相關的傳遞,“表”從“衣”部,引申為對外公示的文書,二字組合凸顯古代政治交往中的物質與信息雙重傳遞屬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賫表”是漢語詞彙,現通常寫作“赍表”(“賫”為“赍”的異體字),讀音為jī biǎo,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古代官員或使者手持奏表進呈朝廷的行為,常見于官方文書傳遞場景。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赍表進哀朝賀”,即官員攜帶表文赴京朝賀。

  2. 構詞分析

    • 赍(jī):本義為“攜帶、持送”,如《說文解字》釋為“持遺也”。
    • 表:指臣子向君主呈遞的文書,如奏章、賀表等。

用法與語境


常見混淆

需注意“赍”與“赉(lài,賞賜)”的形近區别,避免誤讀或誤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折不移報刊炳炳烨烨蔔盧采席超豁車丞相齒盡欻砉錯車釘帽谛諟底作杜口無言發澀府守感和國初喊魂橫紋肌槐省棘署蝗螽患難夫妻急公好義肌覺金舠金牒驚心喪魄及時性涓壤空襲纍垂淚囊疠氣六月龍景龍跳虎伏遣紀契臂窮年盡氣绮纨诎約容庇鬙兒上直爽明霜煙説發死背鐵不得貼墨鐵砧鐵柱宮脫逸烏龜屋宅蝦蛤夏節小宋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