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容芘 ”。包庇;寬容庇護。《宋史·度宗紀》:“﹝ 鹹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經會,私創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覺察坐之。”《元典章·戶部八·市舶》:“如舶司官吏容庇,或覺察得知,或因事發露到官,定将官吏斷罷不叙。”《元史·世祖紀十三》:“ 江 淮 豪家多行賄權貴,為府縣卒史,容庇門戶,遇有差賦,惟及貧民,詔 江 淮 行省嚴禁之。” 清 洪昇 《長生殿·複召》:“念臣妾如山罪累,荷皇恩如天容庇。”
“容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óng bì,其核心含義為包庇、寬容庇護。以下是詳細解釋:
“容庇”既有中性含義(如寬容保護),也可含貶義(如包庇不法)。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曆史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容庇》是一個有着特定意義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和“庇”。其中,“宀”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宅”或者“家”,而“庇”是一個獨立的字符,意為“遮蓋”或者“庇護”。因此,“容庇”可以理解為“将人們容納在自己的家中提供庇護和保護”的意思。
關于“容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宀”視為一個獨立的部首,它隻由一筆構成。而“庇”則是一個獨立的字符,由五個筆畫組成,其結構和寫法為“廣”+“一”+“丿”+“一”。當我們書寫“容庇”時,需要先寫“宀”,然後再寫下面的“庇”。
《容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它源自古代的篆書字形,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的樣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寰庇”。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通過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字體來書寫。例如,“容庇”在篆書中的寫法為“吅㲂”。
以下是關于“容庇”的一些例句:
1. 他在暴風雨中容庇着那個迷路的小孩。
2. 這座寺廟容庇了無數來到此地尋求庇護的人們。
除了“容庇”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1. 容納:意為“接受”或者“包容”。例如,“這個箱子可以容納很多東西。”
2. 庇護:意為“保護”或者“遮蔽”。例如,“政府為難民提供了庇護。”
至于與“容庇”相反的意義的字詞,目前沒有确切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總之,容庇是一個具有保護和庇護意義的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并有着特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在古代漢字中有着不同的書寫方式,現在的寫法為簡化字。我們可以通過使用一些組詞、近義詞和例句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