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住宅。《周禮·考工記·叙官》“ 胡 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漢 鄭玄 注:“ 匈奴 無屋宅,田獵畜牧,逐水草而居,皆知為弓車。”《舊唐書·食貨志上》:“ 贊 請稅京師居人屋宅,據其間架差等計入。”
“屋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屋宅指房屋、住宅,泛指供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築空間。該詞由“屋”(單指房屋)和“宅”(指住所、院落)組合而成,強調居住功能的整體性。
“屋宅”在古代多用于描述固定居所,與流動生活方式形成對照。其詞義從單純建築擴展至包含居住權和財産屬性的概念,如唐代的屋宅稅即基于房屋規模征收。
現代語境中,“屋宅”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口語中更常用“房屋”“住宅”等詞替代,但核心含義未變,仍指代居住性建築。
屋宅(wū zhái),指房屋或住宅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屋和宅。
屋(wū)是組成室内的建築物,是人居住或進行各種活動的場所。宅(zhái)則指人類居住的地方,是狹義上的住宅。
屋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屋”部分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為“屍”(shī),表示人的意思,右邊是“至”(zhì),表示達到或至于的意思。組合在一起表示屋頂為人遮蔽的住所。而“宅”部分的上面是“宀”(mián),表示房屋的意思,下面是“士”(shì),表示人的意思。組合在一起宅的含義就是房屋供人居住的住所。
屋宅的部首是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屋的左邊部首是“屍”(shī),右邊部首是“至”(zhì)。宅的上面部首是“宀”(mián),下面是“士”(shì)。
屋宅的拆分筆畫分别為:
屋:屍(3畫)+至(6畫),總共9畫
宅:宀(3畫)+士(3畫),總共6畫
屋宅的繁體字分别為屋舍和宅邸。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屋的形狀稍微有些不同,類似一個人的形狀,從頭部到身體再到腿部逐漸收窄;宅的形狀則更加接近現代的寫法。
1. 他們的屋宅位于海邊,風景非常優美。
2. 這座宅第已有百年的曆史,是我們祖父輩留下來的。
組詞:
1. 房屋
2. 住宅
3. 家居
4. 庭院
5. 公寓
近義詞:
1. 宅舍
2. 宅第
3. 家園
4. 房舍
5. 居所
反義詞:
1. 野外
2. 無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