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董勸的意思、董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董勸的解釋

督導勸勉。 清 曾國藩 《箴言書院記》:“要使學者自幼而端所習,隨其材之大小,董勸漸摩,徐底于成而已。” 鄭觀應 《盛世危言·農功》:“招徠墾闢,董勸經營,定何章程,作何布置,決不得假手胥役,生事擾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董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ǒng quàn,其核心含義為督導勸勉,強調通過監督與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促進規範行為或職責履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董:本義為監督、管理(如“董事”中的“董”即取此意)。
    • 勸:指勸導、勉勵(如“勸學”“勸誡”)。
      組合後,“董勸”融合了“監督”與“引導”的雙重含義。
  2. 整體含義
    指在管理過程中既進行監督,又加以勸導,以達到規範行為或推動事務發展的目的。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1. 清代用法

    • 曾國藩在《箴言書院記》中提到:“董勸漸摩,徐底于成”,意為通過持續的督導與勸勉,使學者逐步成才。
    • 鄭觀應《盛世危言·農功》中強調“董勸經營”,指對開墾、管理事務的監督與引導。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教育、政務或公共事務管理,強調權威性與引導性并重。


三、現代延伸理解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董勸”是兼具監督與勸導的複合行為,常見于傳統文獻中的管理或教育場景,現代亦可延伸至組織規範等領域。其核心在于通過權威性與引導性結合,推動目标達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董勸

董勸是一個典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董(花木部)和勸(言字部)。董的拆分部首是艸,筆畫是12畫;勸的拆分部首是言,筆畫是6畫。

《董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秦風·董鉏》中的一首古代詩歌。在古代漢字中,有些字是多音字,而董勸就是其中之一。

董勸的繁體字為「董勸」,除了書寫形式不同外,其意思和用法與簡體字并無不同。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董勸」在古代的寫法為「董勸」,部分字的構造和筆畫順序有所差異,但意思相同。

以下給出一些有關董勸的例句:

  1. 他董勸我要努力學習,向上進取,争取更好的未來。
  2. 他給了我很多寶貴的董勸,我一直受益至今。
  3. 她的董勸使我決定放下過去,迎接新的挑戰。

一些與董勸相關的詞語有:勸告、勸說、規勸等。這些詞語雖然在用法和含義上略有不同,但都與董勸有關,表示通過言語勸導他人。

與董勸含義相反的詞語有:勸阻、勸退等,表示不同于董勸的勸說行為。這些詞語表示通過言辭或行動阻止某人繼續做某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