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柳的意思、官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柳的解釋

(1).官府種植的柳樹。《晉書·陶侃傳》:“﹝ 侃 ﹞嘗課諸營種柳,都尉 夏施 盜官柳植之於己門。 侃 後見,駐車問曰:‘此是 武昌 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2).大道上的柳樹。 唐 杜甫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武判官赴成都府》詩:“野花隨處發,官柳著行新。”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被召》詞:“車馬路,兒童泣,風雨暗,旌旗濕,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 宋 朱淑真 《春日雜興》詩:“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貪睡足精神。” 清 曹寅 《南轅雜詩·趙北口憶阮亭句》:“瓦橋官柳嫩黃生,魚麥鄉關倍引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柳”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官柳”指古代官府組織栽植的柳樹,常見于驿道、河堤等公共區域,具有标識裡程、鞏固水土等功能。此類柳樹多屬官方財産,民間不得私自砍伐。

二、文學意象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承載特殊意境,如杜甫《西郊》詩雲“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借官柳與野梅的對比,暗喻仕途與隱逸的沖突。此類用法多見于唐宋詩詞,象征官方秩序與自然野趣的并存。

三、制度考證 據《唐六典》記載,唐代實行“官道植樹制”,規定主要驿道每裡需植柳樹七十株。此類制度性栽植的柳樹統稱“官柳”,兼具實用功能與行政象征意義,體現古代國家治理的生态智慧。

四、文化延伸 明清時期衍生出“官柳”的民俗含義,特指科舉放榜時士子簪花遊街所經的柳蔭大道。此類文化符號常見于地方志記載,如《揚州府志》載“瓊林宴罷,折官柳以志殊榮”。

網絡擴展解釋

“官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考證和文學用例,可詳細解釋如下:

1.官府種植的柳樹

這一含義起源于晉代武昌太守陶侃的事迹。據《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曾命人在軍營周圍種植柳樹,後來發現都尉夏施盜取官柳種植于自家門前,便當場質問。此典故成為“官柳”最早的來源,特指由官方組織栽種、管理的柳樹,常見于古代官府、驿站或軍營周邊。

2.大道或河堤上的柳樹

在詩詞中,“官柳”常泛指大道兩旁成排的柳樹,這類柳樹因栽種于公共道路或堤岸,雖未必由官府直接管理,但因位置顯要且成規模,也被詩人稱為“官柳”。例如: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官柳”引申為比喻官員濫用權力的成語,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衍生義,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車筆吏才思側犯城雕春秋戰國翠實錯處大馬趴大相徑庭東坦斐變芬郁服澤改兌崗樓弓父公田工作午餐冠歲滾圓荷載降雹緘翰姐兒積灰塉鹵機僞開渎亢宿喟焉彍騎褲襪臨局六朝陋誠昧錯免席民愛明制怒生女宗披發缱绻司齊敬輕身下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申志詩韻收殺稅人場説參請夙契特秉統籌唾地成文望鹄台韋柳無廖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