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種植的柳樹。《晉書·陶侃傳》:“﹝ 侃 ﹞嘗課諸營種柳,都尉 夏施 盜官柳植之於己門。 侃 後見,駐車問曰:‘此是 武昌 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2).大道上的柳樹。 唐 杜甫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武判官赴成都府》詩:“野花隨處發,官柳著行新。”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被召》詞:“車馬路,兒童泣,風雨暗,旌旗濕,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 宋 朱淑真 《春日雜興》詩:“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貪睡足精神。” 清 曹寅 《南轅雜詩·趙北口憶阮亭句》:“瓦橋官柳嫩黃生,魚麥鄉關倍引情。”
“官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考證和文學用例,可詳細解釋如下:
這一含義起源于晉代武昌太守陶侃的事迹。據《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曾命人在軍營周圍種植柳樹,後來發現都尉夏施盜取官柳種植于自家門前,便當場質問。此典故成為“官柳”最早的來源,特指由官方組織栽種、管理的柳樹,常見于古代官府、驿站或軍營周邊。
在詩詞中,“官柳”常泛指大道兩旁成排的柳樹,這類柳樹因栽種于公共道路或堤岸,雖未必由官府直接管理,但因位置顯要且成規模,也被詩人稱為“官柳”。例如: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官柳”引申為比喻官員濫用權力的成語,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衍生義,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解釋為準。
《官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的官員或者指貪官污吏。它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沉迷于權力、************、不顧民衆利益的官員。
《官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宀(寶蓋)和木(本義木)。
宀部表示與房屋、住宅相關的含義,木部表示與木制品、森林等相關的含義。
綜合而言,《官柳》這個詞一共包含10個筆畫。
《官柳》最早出自《世說新語》,這是一本記錄東晉時期社會風貌和人物故事的文集。其中的故事描述了一個人在官場上為人民謀取利益,但最終因政策不受領導認可而受到打擊的故事。
這個成語通過描述官員與柳樹相比,表現了官員雖然品行堪憂,但也有些許優點和價值,同時也含有批評和諷刺的意味。
《官柳》的繁體形式為「官柳」。
在古時候,「官柳」的寫法不太一樣。根據《說文解字》,它是以「木」為部首,「愀」為聲旁,最早形成的字形是「槝」。
槝的含義是用木頭制成的案闆或桌子。其後,《官柳》的字形逐漸演化為現代的形狀。
1. 這個官員隻顧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個官柳。
2. 行政************是造成社會不公平的一大官柳。
官袍、官場、柳條、柳樹、官員
官僚、官吏
清官、廉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