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剖杀,割剥。《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孔颖达 疏:“刳剔谓割剥也。”《墨子·明鬼下》:“昔者 殷王 紂 ……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鰥寡,号咷无告也。”《魏书·萧衍传》:“遂使顽嚚子弟,肆行淫6*虐;狡猾羣小,纵极贪惏;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新唐书·韦处厚传》:“ 李载义 数破 沧 、 镇 兵,皆刳剔以献, 处厚 戒之,前后完活数百千人。”
(2).削除,铲除。 宋 陆游 《直奉大夫陆公墓志铭》:“上官委以事,公至忘寝食寒暑,以趋事赴功。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刳剔汉语 快速查询。
刳剔(kū t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音节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剖开挖空,常引申为残酷杀戮或彻底清除。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籍文献中可见其具体应用。以下从权威辞书与文献角度分层阐释:
剖开挖空
本义指用刀具剖开物体并挖空内部,多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或刑罚场景。
文献依据:
《尚书·泰誓》记载商纣王暴行:“刳剔孕妇”,唐代孔颖达疏解为:“剖割剥裂,去其子也” 。
《汉语大词典》释义:“刳,剖开;剔,分解骨肉。合指剖挖脏器” 。
铲除、灭绝
引申为彻底清除,含暴力色彩。
文献依据:
《新唐书·酷吏传》载:“(来俊臣)刳剔生灵,甚于豺虎”,此处喻指残害百姓 。
《辞源》释:“刳剔犹言铲除,谓杀戮殆尽” 。
“刳”本义为剖开(《说文解字》:“刳,判也”);“剔”原指分解骨肉(《说文》:“剔,解骨也”)。二字连用强化“彻底剖解”的意象。
从具体物理动作(剖挖动物/人体)→ 抽象行为(清除异己、残酷镇压)。此演变见于《汉书·刑法志》“刳剔庶民”的政论化表达 。
辞书名称 | 释义 |
---|---|
《汉语大词典》 | ①剖杀;割剥。②铲除;消灭。 |
《古代汉语词典》 | 剖开挖空;比喻残酷杀戮。 |
《重编国语辞典》 | 剖解剔除。 |
“刳剔孕妇”成为后世批判暴政的典故,如明代《纲鉴易知录》评纣王“刳剔以穷民之命” 。
“刳剔生灵”反映史家对酷吏政治的批判,凸显词义中的道德贬斥色彩。
“刳剔”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ū tī,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剖杀、割剥
指古代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特指剖开孕妇腹部取出胎儿的行为。例如《书经·泰誓上》记载:“焚炙忠良,刳剔孕妇”,描述商纣王暴行。该词在《墨子·明鬼下》中也被引用,强调其血腥性。
削除、铲除
引申为彻底清除弊端或腐坏事物。如宋代陆游《直奉大夫陆公墓志铭》提到“刳剔蠹弊”,指根除积弊。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墨子》《书经》等古籍,或查字典等工具书。
安保誖逆鼻斤荸荠不毬的怎曹雪芹襜襜扯腿冲漠串瓦淳懿荡荡悠悠彫弱调顺叠掌鼎器断虹厄瓜多尔放松格候光德桂栋海口纥支支候伺毽儿江讴脚片机鉴空静困否梁埃楼艓落潮虑问满盛茂着袍笏朋心千锤百炼前进启诱人海战术善瑞射鞲涉讼使蚊负山拾遗补阙睡鸭挺劲听説听道通幔腿勤兔起乌沉渭濩文官果卧榻岂容酣睡香梦谢刘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