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幹的蒲草。 宋 陸遊 《看梅絕句》之三:“荒陂十畝浴鳬鴨,折葦枯蒲寒意深。” 明 劉基 《江上曲》:“于今絃管歸何處,綰束枯蒲當酒旗。”
“枯蒲”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枯幹的蒲草(蘆葦類植物),常用來形容植物失去水分後的幹枯狀态。在文學語境中,也引申為事物失去生機、活力的象征。
字面構成
引申義
通過“蒲草枯萎”的意象,比喻事物衰敗、缺乏活力,常見于詩詞中表達蕭瑟意境。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多次出現,主要見于宋代及明代詩詞,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數據庫進一步查閱例句及用法。
《枯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蒲草幹枯或枯萎。
《枯蒲》這個詞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它的筆畫數是12畫。
《枯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國風·秦風·綢缪》:“綢缪黃鳥,言維桑之采于野蒲。”這裡的“野蒲”意指野生的蒲草,後來演變為指蒲草幹枯。
《枯蒲》的繁體字寫作「枯蒲」。
在古時候,漢字《枯蒲》常用的寫法是「枯蒲」。
1. 這片濕地上的蒲草已經全部變成了枯蒲。
2. 秋天的湖邊,一叢叢枯蒲在微風中搖曳。
1. 枯葉:幹枯的葉子。
2. 蒲扇:用蒲草編制而成的扇子。
3. 蒲團:用蒲草制作的坐墊。
1. 幹枯:指植物失去水分而變得幹癟。
2. 枯萎:指植物由于缺乏水分而失去生機。
1. 茂盛:指植物生長茂密繁盛。
2. 鮮活:指植物保持生機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