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喪紀的意思、喪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喪紀的解釋

喪事。《周禮·天官·大府》:“山澤之賦,以待喪紀。”《禮記·文王世子》:“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 鄭玄 注:“紀,猶事也。”《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夏, 齊孝公 卒。有 齊 怨,不廢喪紀,禮也。” 宋 葉適 《財計上》:“貨之滞於民用者,以其賈買之,其賒者祭祀喪紀皆有數,而以國服為之息。”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喪紀其一周兮,徒囚首而懷故鄉。”

喪失曆紀。《漢書·律曆志上》:“ 三代 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魯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喪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禮制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喪事的總稱",特指與喪葬相關的禮儀制度。《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說明該詞包含服喪期限、喪服等級等制度規範。

二、禮制規定 據《周禮·天官·大宰》所述,古代喪紀制度包含三個層級:

  1. 五服制度:斬衰(三年)、齊衰(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
  2. 居喪禁忌:不宴樂、不婚嫁、不赴考
  3. 祭祀程式:初喪、小祥、大祥、禫祭等儀式周期

三、曆史演變 清華大學曆史系彭林教授在《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指出,喪紀制度曆經三次重大變革:

  1. 周代形成五服體系
  2. 漢代納入律法規範
  3. 唐宋時期簡化為《朱子家禮》模式

四、文化内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文化通志》強調其承載着"慎終追遠"的倫理觀念,通過"哀戚之情"與"節文之禮"的辯證統一,維系宗法社會秩序。這種制度設計既規範情感表達,又防止過度哀傷影響社會生産。

五、文獻例證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記載:"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展現諸侯國間的喪紀外交禮儀。《後漢書·禮儀志》詳細記載了漢代帝王喪紀的"三公攝事"制度,體現其政治象征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喪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核心含義:喪事(與葬禮相關的禮儀制度)

二、延伸含義:喪失法度或道德

三、其他罕見用法

“喪紀”最常用且權威的含義仍為“喪事”,多見于曆史文獻與禮制研究。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用于學術或古文解讀,建議優先參考《周禮》《禮記》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民榜部款不任長惑車雷垂絲廚箑叢葬丹觜扶喪宮征狗種官師挂牌罣罳傀卓過分華嶽恢誕胡天嚼羽極谏計曆瑾瑜開忏楷秀酷楚匮喂連章累牍淩汛龍山落帽風路迳錨定眠花宿柳名優賠貼片言居要平虛巧士清書瑞色紗帽賞音上祖神耀史諜飾吏書檔死耗素甲鐵蹄通腸望緊威鳳祥麟危槷文昌省霧光蕪絕無所不通五星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