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喪紀的意思、喪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喪紀的解釋

喪事。《周禮·天官·大府》:“山澤之賦,以待喪紀。”《禮記·文王世子》:“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 鄭玄 注:“紀,猶事也。”《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夏, 齊孝公 卒。有 齊 怨,不廢喪紀,禮也。” 宋 葉適 《財計上》:“貨之滞於民用者,以其賈買之,其賒者祭祀喪紀皆有數,而以國服為之息。”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喪紀其一周兮,徒囚首而懷故鄉。”

喪失曆紀。《漢書·律曆志上》:“ 三代 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魯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喪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核心含義:喪事(與葬禮相關的禮儀制度)

二、延伸含義:喪失法度或道德

三、其他罕見用法

“喪紀”最常用且權威的含義仍為“喪事”,多見于曆史文獻與禮制研究。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用于學術或古文解讀,建議優先參考《周禮》《禮記》等原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喪紀

《喪紀》是一個常用詞彙,通常表示失去秩序或規矩、行為失德、有損社會道德等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喪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喪”和“紀”兩個部分。其中,“喪”的部首是“一”,它總共有2劃;“紀”的部首是“纟”,它總共有6劃。

來源

《喪紀》這個詞彙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喪”的概念以及“紀”的意義,表示違背規矩、失去秩序的行為,從而導緻社會道德的破裂。

繁體寫法

繁體字中的《喪紀》分别為「喪」和「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喪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是相似的。

例句

1. 他經常遲到早退,完全沒有喪紀意識。

2. 喪紀行為必須受到懲罰,以維護社會秩序。

組詞

1. 喪心病狂:形容人的行為極端邪惡、瘋狂。

2. 喪盡天良:形容一個人不顧道德、毫無底線。

近義詞

喪亂、敗壞、堕落、頹廢。

反義詞

守紀、遵守、恪守、循規蹈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