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水的意思、伏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水的解釋

(1).指地下湧出的水。 南朝 梁 何遜 《渡連圻》詩之二:“陰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

(2).泅水。《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六年》:“戰於 冬瓜堰 ,大破之,斬首萬七千級,俘者數千, 張士信 以伏水遁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水"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漢語方言大詞典》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動詞用法 指在水中潛遊的動作,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表述。例如《莊子·達生》中"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裡,鼋鼍魚鼈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伏水而出"即用此義。《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該用法在吳語區仍保留于日常口語,如"伏水過河"表示遊泳渡河。

二、名詞用法 特指農曆三伏天期間的雨水,屬于農業氣象術語。明代《農政全書》記載:"伏水如膏,潤禾勝澆",強調此時降水對農作物生長的關鍵作用。現代氣象學研究表明,該時段雨水的pH值及礦物質含量對水稻灌漿有特殊影響。

兩種用法的核心區别在于:動詞強調動作過程,名詞側重自然現象的時間屬性。在語用層面,文學作品中常用動詞義營造意境,農事指導則多取名詞義說明耕作時序。

網絡擴展解釋

“伏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指地下湧出的水

這一含義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地理描述中,強調水源的隱蔽性。例如,南朝梁代詩人何遜在《渡連圻》詩中寫道:“陰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此處的“伏水”即指從地下或隱蔽處流出的水,常與自然景觀相關。

2.泅水(遊泳)

在曆史文獻中,“伏水”也指遊泳或潛水動作。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元末張士信戰敗後“以伏水遁遇”,即通過潛水逃脫。這一用法多見于軍事或逃生場景,強調動作的隱蔽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罷老迸散蔽茀憋屈采察粲者侈鬭唇齒相依促衿搭便車大節公金衮華寒粟子好聽好戰閡塞交婚狡兔盡則良犬烹節誼嵇鶴積習生常獧給谲怪鴡鸠氏亢直克龛肯确寇警罹難躏蹂礫石屋面亂患論輯冥分目無三尺旁婦袢燠齊楚青史氏窮兇極惡三惡趣三薕身高盛宣懷詩稿世機失節水簸箕司曆太淵天論投狀頽人吞雲吐霧萬人空巷微命畏難穩産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