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干的蒲草。 宋 陆游 《看梅绝句》之三:“荒陂十亩浴鳬鸭,折苇枯蒲寒意深。” 明 刘基 《江上曲》:“于今絃管归何处,綰束枯蒲当酒旗。”
“枯蒲”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枯干的蒲草(芦苇类植物),常用来形容植物失去水分后的干枯状态。在文学语境中,也引申为事物失去生机、活力的象征。
字面构成
引申义
通过“蒲草枯萎”的意象,比喻事物衰败、缺乏活力,常见于诗词中表达萧瑟意境。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多次出现,主要见于宋代及明代诗词,可通过《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数据库进一步查阅例句及用法。
《枯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蒲草干枯或枯萎。
《枯蒲》这个词的部首是“艸”(草字头),它的笔画数是12画。
《枯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国风·秦风·绸缪》:“绸缪黄鸟,言维桑之采于野蒲。”这里的“野蒲”意指野生的蒲草,后来演变为指蒲草干枯。
《枯蒲》的繁体字写作「枯蒲」。
在古时候,汉字《枯蒲》常用的写法是「枯蒲」。
1. 这片湿地上的蒲草已经全部变成了枯蒲。
2. 秋天的湖边,一丛丛枯蒲在微风中摇曳。
1. 枯叶:干枯的叶子。
2. 蒲扇:用蒲草编制而成的扇子。
3. 蒲团:用蒲草制作的坐垫。
1. 干枯: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瘪。
2. 枯萎:指植物由于缺乏水分而失去生机。
1. 茂盛:指植物生长茂密繁盛。
2. 鲜活:指植物保持生机活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