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阻的意思、遐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阻的解釋

(1).遙相間隔。 晉 張協 《七命》:“絶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 唐 姚係 《送周願判官歸嶺南》詩:“往復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序》:“馮其遐阻,肆乃狙賊。”

(2).疏遠;疏于音問。 唐 羅衮 《至襄州寄江陵啟》:“倏爾辭違,漸成遐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遐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遐阻”由“遐”(遙遠)和“阻”(阻礙)組成,字面意為遙遠而困難,阻礙重重。既可指物理距離的遙遠與阻隔,也可引申為人際關系的疏遠或溝通不暢。

二、詳細解釋

  1. 遙相間隔
    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阻隔。例如晉代張協《七命》中“絶景乎大荒之遐阻”,描述自然環境的險遠。此用法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強調地理或時間的不可及性。

  2. 疏遠或疏于聯繫
    唐代羅衮《至襄州寄江陵啟》提到“漸成遐阻”,表達因離别導緻關系疏遠或音訊不通。常用于書信或人際交往語境,帶有情感色彩。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四、補充說明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引用,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典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遐阻

《遐阻》(xiá z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遙遠的障礙,即遠方存在的困擾或阻礙。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辶(走),辶是表示“行走”的意思,暗示了克服難題需要不斷前行。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遐阻》一詞源于古代,是古文字加以今文的表述。在繁體中文中,該詞被寫作「遐阻」,字形上比簡體中文略微複雜。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不同。《遐阻》的古代寫法為“遐阻”。字形上保留了原有的意義,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可以通過這個字來形容遙遠而困擾的難題。

一些使用《遐阻》一詞的例句:

1. 他因為心理上的遐阻無法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2. 那座險峻的山峰成為了我們征服的遐阻。

除了《遐阻》這個詞之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1. 遐想:想象力遠大,創造性思維。

2. 阻礙:妨礙、阻撓、制約。

3. 遐迩:遙遠和近。

與《遐阻》相反或相近的詞語有:

1. 近障:近處的阻礙。

2. 輕松:沒有或較少障礙。

3. 通暢:無阻礙,順利進行。

總結起來,《遐阻》表示遠方存在的困擾或阻礙,它的詞源有古代的來源,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遐阻》這個詞可以形容人們面臨的遙遠而困擾的問題,與之相關的詞彙有遐想、阻礙和遐迩,相反或相近的詞語有近障、輕松和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