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諸水濱的意思、問諸水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諸水濱的解釋

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涉。語出《左傳·僖公四年》:“ 齊侯 以諸侯之師侵 蔡 。 蔡 潰,遂伐 楚 。 楚子 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 對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昭王 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昭王 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若夫 昭王 不返,惟膠舟之故,君其問諸水濱,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 問水濱 ”。 元 方回 《次韻伯田見酬》之二:“世故吾其問水濱,向來不合典班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問諸水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釋義

該成語字面意為“到水邊去問(這件事)”,比喻推卸責任或表明事情與己無關。含貶義,常用于指責他人不承擔應盡義務。


出處與典故

出自《左傳·僖公四年》:
春秋時期,齊桓公率諸侯聯軍攻打楚國,楚成王派使者質問緣由。齊國管仲以楚國未向周王室進貢、周昭王南巡溺死漢水為由發難。楚國使者回應:“昭王溺亡一事,您該去問水邊的人(即與楚國無關)。”(原文:“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結構與用法


核心要點

  1. 責任推脫:強調事件與自身無關,拒絕擔責。
  2. 曆史背景:源于諸侯争霸中的外交辭令,體現古代政治博弈的智慧。
  3. 語境適用: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含批評意味。

如需更完整典故分析,可參考《左傳》原文或相關曆史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問諸水濱

問諸水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向江河湖海之濱的居民詢問某事,也可指向水邊的人提問。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部首:問(wèn)是左右結構的漢字,屬于“人”字旁。諸(zhū)是上下結構的漢字,屬于“言”字旁。水(shuǐ)是左右結構的漢字,屬于“水”字旁。濱(bīn)是左右結構的漢字,屬于“水”字旁。

筆畫:問有9畫(橫2豎4折1),諸有9畫(豎2橫6折1),水有4畫(橫2豎2),濱有13畫(豎2橫9折2)。

來源:問諸水濱最早出自《國語·齊語下》:“問于諸水濱曰:無毋祭?”

繁體:問諸水濱

古時候漢字寫法:問諸水濱

例句:他經常到江邊去問諸水濱,想要了解水上的情況。

組詞:江濱、海濱、湖濱、河濱等。

近義詞:詢問江濱、拜訪濱水等。

反義詞:不問水濱、自己探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