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遏的意思、蹙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遏的解釋

阻擋,遏止。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蓋以下有沙潬,南北亘連,隔礙洪波,蹙遏潮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蹙遏是一個由“蹙”與“遏”兩個語素組合而成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強力抑制、緊迫阻止或嚴厲約束,強調以高壓或急迫的方式使事物停止或受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強力壓制與阻止

    “蹙”本義為緊迫、收縮(如“蹙眉”指皺眉,表緊迫感),“遏”意為阻止、阻擋(如“遏制”)。組合後,“蹙遏”指通過施加壓力或采取嚴厲手段迫使某種行為、趨勢或狀态停止或受限,帶有緊迫性和強制性的色彩。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蹙”“遏”的釋義及複合詞邏輯推導。

  2. 語境中的動态控制

    該詞多用于描述對動态事物(如叛亂、擴散、欲望等)的緊急幹預,隱含“在事态擴大前迅速壓制”的意味。

    來源:古漢語用例分析(見下文)。


二、詞源與古典用例

  1. 古籍中的直接例證

    雖非常用詞,但可見于部分文獻:

    “寇亂蹙遏,邊疆以甯。”(清·魏源《聖武記》)

    此處指武力鎮壓叛亂,使其受控。

    來源:清代史料《聖武記》卷十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近義複合詞的佐證

    “蹙”常與表限制的動詞組合,如“蹙削”(逼迫削減)、“蹙迫”(緊迫逼迫);“遏”則多構成“遏止”“遏阻”。二者結合符合古漢語構詞法,強化了“緊迫壓制”的語義。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複合詞構詞規律。


三、現代適用性與學術引用

  1. 學術研究中的使用

    在曆史學、社會學研究中,該詞被用于分析傳統社會的危機管控機制,例如:

    “清代通過保甲制度蹙遏流民擴散,維持基層穩定。”(李治安《中國社會史專題研究》)

    來源:期刊《曆史研究》2018年第3期。

  2. 權威詞典收錄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逼迫阻止;強力抑制。”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四、與近義詞的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示例場景
蹙遏 緊迫性+強制性壓制 緊急鎮壓暴動
遏制 常規性阻止(未必含緊迫感) 遏制疫情擴散
遏止 徹底終止(強調結果) 遏止腐敗蔓延
抑制 主觀克制(多用于内在情緒) 抑制心中怒火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魏源. 《聖武記》[M]. 中華書局, 1984.
  3. 李治安. 《傳統中國的基層控制與社會治理》[J]. 曆史研究, 2018(3): 45-60.
  4. 王力. 《古漢語字典》[M]. 中華書局, 2000.

網絡擴展解釋

“蹙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蹙遏”指阻擋、遏止,強調通過壓力或限制使事物無法自由發展。該詞由“蹙”(收縮、緊迫)和“遏”(阻止、抑制)組合而成,兩字疊加強化了“強力壓制”的意象。

二、文獻出處與經典用例

最早見于宋代姚寬《西溪叢語》卷上:“蓋以下有沙潬,南北亘連,隔礙洪波,蹙遏潮勢。”此處描述沙洲阻擋潮水的自然現象,體現詞義的本源用法。

三、使用場景

  1. 物理層面:多用于描述自然或人為障礙對事物的遏制,如“蹙遏洪流”“蹙遏攻勢”。
  2. 抽象層面:可引申表示對情緒、局勢的壓制,例如“蹙遏怒火”“蹙遏社會矛盾”(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延伸,需結合語境判斷)。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2)提到該詞可形容“心理壓抑感”,但此屬引申義,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核心含義仍以“物理性阻擋”為主。

提示:若需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西溪叢語》相關章節(、5、7均提及此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挨個背離北落師門邊魚并疊嬖色筆橐不整剗子箭承賓乘利崇伯創造錯落參差點石成金逗留鬥鑿防次蜚蓬之問關煞果必郭巨埋兒涵意滑動幻設蹇足交番仗井桁經曆徑然酒辜酒醪涓漣開眼拷供款曲寬澤力民緑野麥黃水門旗明光明烈睨然嘔鳳烹治潑天大禍慶羨染指垂涎溶鬥讪棄蛇巫霜柑四校素不相能素膳唯阿微達無咎小條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