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抟的意思、調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抟的解釋

理齊紮捆。《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漢 蔡邕 《筆賦》:“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形調摶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調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性較高的資料進行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diào tuán(非所述的“diào niǎn”),核心含義為“理齊紮捆”。例如漢代蔡邕《筆賦》中描述的制筆過程:“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形調摶以直端”,指将筆毛整理捆紮成筆管。

  2. 字義解析

    • 調:此處讀作“diào”,含整理、調整之意(參考《藝文類聚》中“調摶以直端”的語境)。
    • 抟:讀作“tuán”,原指揉捏成團,引申為捆紮、修飾(如提到“抟泥團”的用法)。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對物品進行系統性整理和固定的動作,例如古代文獻中制筆、捆束竹簡等場景,現代較少使用。

  4. 注意差異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調整儀容儀表”,但該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誤讀或引申義,建議以文獻原意為主。

建議參考《藝文類聚》等古籍用例,将該詞理解為通過整理捆紮使物品規整的技術性動作,更多資料可查看來源、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抟(tuán)是一個漢字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抟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 來源: 抟這個字的來源和含義不太确定,但據說可能是與制陶相關的一個詞。在古代,人們用手将陶土揉捏成形狀,可能就是與這個動作有關。 繁體: 抟的繁體字是摶。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抟這個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但都圍繞着手的形狀來表達。例如,有時候手的形狀用三點來表示。 例句: 1. 久經風雨的手藝人能夠抟土成器。 2. 他的雙手靈巧地抟起了一團泥巴。 組詞: 抟土、抟陶、抟幹、抟餅 近義詞: 捏、揉、撚 反義詞: 散、松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