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嫠婦堕節者衆,何以此鬼獨有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人謂其不擁厚貲,此婦萬無堕節理。”
關于“堕節”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堕節”為漢語詞彙,拼音為duò jié(),注音ㄉㄨㄛˋ ㄐㄧㄝˊ,其核心含義為失節,尤其指女性在倫理道德或貞操層面的失守。例如: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嫠婦堕節者衆,何以此鬼獨有靈?”()
另一例:“人謂其不擁厚貲,此婦萬無堕節理。”()
二、語境與用法
三、近義詞
失節、失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倫理觀念或詞語演變,可參考《閱微草堂筆記》原文或語言學工具書。
《堕節》是由「堕」和「節」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表示“違背節操”、“失去節操”或者“行為不端正”等意思。
「堕」的部首是「土」,總共有12個筆畫。
「節」的部首是「艸」,總共有8個筆畫。
「堕節」這個詞來源于《紅樓夢》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賈鳳欲圖賈母之榮幸,犯下了無恥之事,衆人稱之為「堕節」。在繁體中,「堕」的寫法是「墮」。
在古時候,「堕節」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寫法是:「墮節」。
1. 他因為參與了這場騷亂被認為是堕節行為。
2. 這位政府官員堕節的事情在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堕落、節操、守節
失德、無恥、放蕩
守節、廉潔、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