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千錢的意思、當千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千錢的解釋

古代錢币名。币值以一當千。 三國 吳 赤烏 元年始造。《晉書·食貨志》:“ 孫權 嘉禾 五年,鑄大錢一當五百。 赤烏 元年,又鑄當千錢。”《明史·食貨志五》:“兵部尚書 王象乾 ,請鑄當十、當百、當千三等大錢,用龍文,略倣白金三品之制,於是兩京皆鑄大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當千錢”是古代貨币體系中的特殊稱謂,指一種面值标注為“當千”的虛值大錢,其實際金屬價值遠低于名義價值。該詞源于三國時期東吳政權鑄造的“大泉當千”錢币,後成為高面值貨币的統稱。

一、詞源與形制

“當”意為折抵,“千”指一千枚普通五铢錢的價值。據《三國志·吳書》記載,東吳赤烏元年(238年)始鑄“大泉當千”,直徑約3.6厘米,重約14克,銅質粗劣,文字篆書,是早期虛值貨币的典型代表。

二、貨币特征

  1. 面值虛高:名義價值為普通五铢錢的千倍
  2. 實際貶值:含銅量僅相當于30枚五铢錢
  3. 鑄造背景:戰争頻發導緻財政虧空時的應急措施

三、曆史影響

此類錢币引發嚴重通貨膨脹,《晉書·食貨志》記載“錢既太貴,但有空名”,最終被迫廢止。南北朝時期再度出現類似“永通萬國”“五行大布”等虛值錢,形成中國古代貨币史上的特殊現象。

四、錢币學價值

現存“大泉當千”分赤烏年間初鑄大型錢與後期減重小型錢兩類,前者存世稀少,2023年中國嘉德春拍曾以28萬元人民币成交一枚直徑3.8厘米的初鑄版。

網絡擴展解釋

“當千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高面值貨币,其核心特征為“以一當千”,即一枚錢币的名義價值等同于一千枚标準銅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鑄造背景
    當千錢屬于虛值大錢,始鑄于三國時期東吳的赤烏元年(公元238年)。這一舉措與孫權在位期間頻繁發動戰争導緻的財政壓力密切相關。此前,東吳已在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鑄造過“當五百”大錢,當千錢是其貨币政策的延續。

  2. 形制與經濟影響
    這類錢币的實際金屬價值遠低于名義價值,本質上是政府通過貨币貶值緩解財政危機的手段。例如,東吳當千錢直徑約3.6厘米,重量僅為标準銅錢的數倍,卻強制規定兌換千枚小錢,引發民間私鑄和物價飛漲,最終在九年後廢止。

  3. 後世沿用情況
    當千錢的概念并非東吳獨有。例如明代曾計劃鑄造“當十、當百、當千”系列大錢,但因惡性通脹風險未能廣泛流通。這類貨币多出現在政權動蕩或經濟崩潰時期,成為特定曆史階段的特殊産物。

擴展說明:
三國時期金屬礦藏短缺,東吳通過鑄造大錢試圖彌補銅資源不足,但過度發行導緻“錢既太貴,徒有虛名”,反映了古代貨币政策與經濟穩定之間的複雜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半米編者案鉢釪長棘常日踹渾水達揚笃友法盲佛事幹蹦蹦耕牛為主遭鞭杖更做官首珪角好善樂施赫耳墨斯後難膠漆相投脊肋技掚僦房戢影窟窟泐失令長六案孔目聾瞶謎氛鳴吠乜嬉鷗沙丕功屏星啟奠挈領提綱青鸾秦京秦女楚珠缺廢确指人都耎梯睿感折易釋躧獅子骢書令史説論四季鎖印謄發天上石麟通用性外慕亡國奴毋類仙室枭首析毫剖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