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祆廟的意思、祆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祆廟的解釋

(1).即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四:“ 東京 城北有祆廟。祆神本出西域,蓋胡神也,與 大秦 穆護同入中國。俗以火神祠之。” 清 霅中人 《<中西紀事>後序》:“祆廟建於京畿,氈裘遊於内地。”

(2).即民間故事“火燒祆廟”中 蜀 帝公主與其乳母之子 陳生 相約私會處。 元 王仲元 《普天樂·春日多雨》曲:“渰 藍橋 ,燒祆廟,鏡鸞斷,瑟鳳魂銷。”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四折:“你隻待掀倒秦樓,填平 洛 浦,摧翻祆廟,不住的絮叨叨。”參見“ 祆廟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祆廟”是漢語詞彙,指祆教(拜火教)祭祀火神的寺院,具有宗教與文學雙重内涵。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祆廟”即祆祠,是古代祆教(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傳播時建立的宗教場所,主要用于祭祀火神。祆教起源于波斯,唐代傳入中國,因其崇拜聖火,民間常将其與火神信仰結合。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提到“東京城北有祆廟”,并說明祆神源自西域,與古羅馬(大秦)宗教文化一同傳入,被民間視為火神祭祀對象。
    • 清代文獻《中西紀事》後序中也有祆廟建于京畿的記載,反映了祆教在中國古代的影響。
  3. 文學典故“火燒祆廟”
    該詞與民間故事“火燒祆廟”相關,講述蜀帝公主與陳生私會于祆廟,最終因誤會引發火災的悲劇。這一典故被元代文人王仲元、石子章等引用,成為詩詞中象征愛情波折的意象。

  4. 文化融合與争議
    祆廟的存在體現了古代中外宗教交流,但因祆教教義與中國傳統差異較大,文獻中常稱其為“胡神”,并對其祭祀活動持保留态度。例如,鎮江火星廟被認為與唐代潤州祆廟存在曆史承繼關系。

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多來源信息,由于祆教在中國史料記載較少,部分内容可能存在争議或訛傳,建議結合權威宗教史研究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祆廟》的意思

《祆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祆”是指古代宗教信仰中的一個神祇,“廟”表示供奉祆神的宮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祆”字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8;“廟”字的部首是“廣”,筆畫數為7。

來源

“祆廟”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祆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宗教形式,主要流行于商、周時期。在祆教中,人們會修建祆廟來供奉祆神,表達對神靈的崇拜和敬意。

繁體

《祆廟》的繁體字為「祆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演變和不同的曆史時期,漢字的形态會有變化。在古時候,「祆廟」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整體意義沒有變化。

例句

1. 我們前往祆廟祈禱安康。

2. 這座祆廟已有數百年的曆史。

組詞

祆神、祆教、祆仙、廟宇、廟堂

近義詞

古廟、寺廟、廟宇、廟堂

反義詞

宗教、信仰、教堂、清真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