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一隅的意思、苟安一隅的詳細解釋
苟安一隅的解釋
[seek momentary ease in an isolated place] 當權者隻顧本身安居一地,不顧國家民族安危
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說嶽全傳》
詞語分解
- 苟安的解釋 苟且偷安。隻顧眼前的安樂,不作長久之計一日之苟安,數百年之大患也。;;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詳細解釋苟且偷安。《後漢書·西羌傳論》:“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 宋 蘇轼 《乞開杭州西湖狀》:
- 一隅的解釋 .指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呂氏春秋·士容》:“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雖贓污未露,而姦詐如是。舉此一隅,餘詐
網絡擴展解釋
“苟安一隅”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當權者或統治者在面對外部威脅時,不積極抵抗,而是選擇偏居一地、隻顧眼前安逸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gǒu ān yī yú
- 字面含義:“苟安”指暫且偷生、貪圖暫時的安逸;“一隅”指一個角落或狹小地區。合起來意為“在某個小地方勉強偷安”。
2. 深層内涵
- 貶義色彩:強調統治者對外敵侵略的消極态度,體現目光短淺、缺乏責任感。例如《說嶽全傳》中批判南宋朝廷“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
- 曆史背景:多用于形容中國古代偏安政權(如南宋、東晉),暗含對其苟且偷生的諷刺。
3.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清代錢彩《說嶽全傳》第五十九回。
- 語法結構:緊縮式成語,常作謂語,如“朝廷苟安一隅”。
- 近義詞:苟且偷安、偏安一隅。
4. 例句
- 現代語境:某些企業面對行業競争時,若隻求維持現狀、不創新突破,亦可被形容為“苟安一隅”。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典故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說嶽全傳》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苟安一隅》的意思
《苟安一隅》是一個成語,意為在狹小的角落裡苟且安身。形容人隻顧自己的小利,不顧大局,缺乏追求進步和拼搏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苟安一隅》的部首為艸(草字頭),共有8個筆畫。
來源
《苟安一隅》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但它常常被用于描繪那些沒有生活追求,隻滿足于眼前小利的人。
繁體
《苟安一隅》的繁體字為「苟安一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隅」字的寫法稍有變化。原本的寫法為「角」字旁邊加上「兀」字。這種寫法強調了在角落裡的孤立和封閉。
例句
這個人整天隻想着自己的小錢財,從不關心社會大事,真是苟安一隅。
組詞
聯合組詞有:苟且、安穩、一隅。
近義詞
類似意思的詞語有:自甘堕落、自顧自、自私。
反義詞
相反意思的詞語有:追求進步、有志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