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正誠實;正直堅貞。《新唐書·路隋傳》:“父 泌 ,字 安期 ,通五經,端亮寡言,以孝悌聞。” 宋 蘇轼 《薦宗室令畤狀》:“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論英發,體兼衆器,無適不宜。”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宮内外侍從禁衛,一應職屬,早為擇補,務求忠謹端亮,以專羽翼而資保護。”
"端亮"是漢語中形容人物品行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品行端正、光明磊落的精神特質。根據《漢語大詞典》的權威解釋,該詞由兩個單字共同構建深層意蘊:
一、"端"字本義為直立不斜,《說文解字》訓為"直也",引申指為人正直、作風正派。《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擴展解釋為"品行正直,作風嚴謹"的品德特征。二、"亮"字在《玉篇》中釋作"明也",既指物理層面的明亮,更引申為精神層面的光明磊落,如《三國志》中"亮直之節"的用法。
二字合璧形成的"端亮",完整表達了内外兼修的道德要求:既強調行為舉止的端莊得宜,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澄明潔淨。這種人格特質在傳統文化評價體系中備受推崇,如唐代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中"端亮介特"的品評,即是通過雙重維度對人才進行道德考量。
該詞的現代使用場景主要集中于人物品評領域,常見于對公務員、教師等社會公信力職業的道德要求,或曆史人物評價體系。在語言演化過程中,其語義場始終保持穩定,未産生明顯詞義偏移,保持着漢語雅言系統的傳承性特征。
參考資料:
“端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uān liàng,其核心含義為“端正誠實;正直堅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延伸寓意
在姓名學中,“端亮”被賦予忠誠、光明、聰慧等美好寓意,寄托了對個人品行的期許。此外,宋代詩詞如曹勳的“平生端亮履清修”等,也以“端亮”贊頌高潔的修養。
“端亮”多用于古代文獻和正式語境,形容人正直、誠實且品格堅貞,既可描述道德修養,也用于人物評價或命名寄寓。
熬清受淡白眼窩悲情跸路慚怒層龍絶藝丞郎癡骸刺傷呾蜜登岸短拳端緒端言方廣煩穢蕃熟飛蟬忿怒甘養羔鴈格佞構連觀化聽風管甯榻海南島鴻鹄心黃橼堅持不懈降精箭羽饋人瀾汗壘塊離婁内債攀爬披決疲懈匍匐而行謙煦窮城染手塞上翁上地收恤書癡樹樞絲光私署私粜宿冤塘埭堂音叨擾頭由舞抃賢東孝恺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