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枯徑 ”。
“枯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由“枯”和“迳”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枯(kū):
本義為草木失去水分而幹萎,如“枯草”“枯木”。引申為事物失去活力或資源耗盡,如“枯燥”“枯竭”。
迳(jìng):
為“徑”的異體字,指狹窄的小路,如“山徑”“曲徑通幽”。也可表示“直接”或數學中的“直徑”。
“枯迳”字面指幹涸、荒蕪的小路,多用于文學場景中,描繪草木凋零、人迹罕至的蕭瑟景象。例如:
“秋深落葉滿枯迳,寒鴉啼破暮山空。”
《枯途》是一個有着深刻寓意的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一條幹燥、無生機、無法前進的道路。它象征着一種絕望或困頓的狀态。
《枯途》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木,右邊的是辵。 木是一個象形字,表示樹木;辵是一個延伸義符號,表示行走。 枯途的總共有9個筆畫。
《枯途》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使用現代漢字書寫為“枯途”。在繁體字中,它寫作“枯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根據古代字典《康熙字典》的記載,枯途的寫法為“枯途”。
1. 他在枯途上奮力前行,希望能找到一絲生機。
2. 面對困境,我們不能停留在枯途上,而是要尋找新的道路。
1. 枯木:指的是凋謝或死去的樹木。
2. 途徑:指的是通往某處的道路或方法。
1. 死胡同:指的是無法通行或無法繼續前進的困境。
2. 絕路:指的是沒有辦法走出的困境。
1. 暢途:指的是前進無阻礙的道路。
2. 生機勃勃:指的是充滿活力和希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