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明帝 時, 昆明國 所獻之靈鳥。 晉 王嘉 《拾遺記·魏》:“ 明帝 即位二年,起靈禽之園,遠方國所獻異鳥殊獸皆畜此園也。 昆明國 貢嗽金鳥,國人雲:‘其地去 燃州 九千裡,出此鳥,形如雀而色黃,羽毛柔密,常翺翔海上,羅者得之,以為至祥……’帝得此鳥,畜於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 元 李序 《嗽金鳥行》:“ 昆明 使者南方來, 洛陽 宮闕如雲開。玉階奉進嗽金鳥,水晶鏤刻辟寒臺。”
嗽金鳥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靈異鳥類,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嗽金鳥(sòu jīn niǎo)指三國時期魏明帝在位期間,由昆明國進獻的珍奇異鳥。其名稱源于該鳥具有"吐金屑"的特殊能力。
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
該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通過《酉陽雜俎》等典籍的轉引,成為唐代文學中常見的祥瑞意象。元代李序《嗽金鳥行》更将其升華為皇家威儀的象征。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拾遺記》《酉陽雜俎》等古籍記載,詳細原始文本可通過标注的網頁來源查閱。
《嗽金鳥》是一個成語,意指在喉嚨中有異物或痰咳不出來。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包括“嗽”、“金”、“鳥”。
按照部首拆分,其中“嗽”部首為“口”,“金”部首為“钅”,“鳥”為獨體字。按筆畫拆分,“嗽”的筆畫數為14畫,“金”的筆畫數為8畫,“鳥”的筆畫數為9畫。
“嗽金鳥”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在喉部有異物或痰而難以咳出的情況。據傳,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宰相杜如晦所作《詩謠百韻集》,用來比喻話說不利于自己的事情,類似于“走極端”一詞。
《嗽金鳥》的繁體字為「嗽金鳥」。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變化。《嗽金鳥》成語在古代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書寫,如「嗽金鳥」或「僕金鳥」等變體。
他總是咳嗽得厲害,就像嗽金鳥一樣,很難舒服。
組詞:
- 嗽痰
- 嗽血
- 鳴金
- 朝霞
近義詞:
- 咳嗽不止
- 喉嚨堵塞
- 呼吸困難
反義詞:
- 咳嗽順暢
- 喉嚨通暢
- 呼吸暢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