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軸的意思、卷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軸的解釋

[scroll] 古代圖書都以貫軸舒卷。所以卷軸成為書籍、著作或裱好裝軸的書畫的泛稱

素蟲覃灰絲時蒙卷軸。——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詳細解釋

指裱好有軸可卷舒的書籍或字畫等。後世書籍裝訂成冊,乃專指有軸的字畫。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陸綏》:“一點一拂,動筆皆奇,傳世蓋少,所謂希見卷軸,故為寳也。”《南齊書·陸澄傳》:“僕年少來無事,唯以讀書為業……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復一覽便諳,然見卷軸未必多僕。” 葉德輝 《書林清話·書之稱卷》:“《舊唐書·經籍志》:‘ 集賢院 禦書,經庫皆鈿白牙軸,朱帶,*********。’蓋 隋 唐 間簡冊已亡,存者止卷軸,故一書又謂之幾軸。 韓愈 詩:‘ 鄴侯 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三萬軸即三萬卷也。” 徐遲 《真迹》:“他拿出一個綢包回到榻上,把它在小幾上打開。裡面顯出一個卷軸。他的手指把卷軸上的小紙條給我指出,上面寫着五個字 蘇東坡 真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書籍、書畫裝裱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礎定義 指裱糊後帶有軸杆、可卷舒保存的書畫或古籍裝幀形式。其名稱來源于“卷”與“軸”的組合:卷指可卷起的書畫載體,軸指兩端用于收卷的木制或玉制杆狀物。

二、曆史演變與功能

  1. 書籍載體:隋唐以前,紙張書籍采用卷軸裝,将長幅紙張粘連後纏繞在軸上,如敦煌文獻多為此類裝幀;
  2. 書畫裝裱:宋代以後,隨着冊頁裝訂普及,卷軸逐漸專指書畫裝裱形式,典型如手卷、立軸,通過軸杆實現收展保護功能;
  3. 文化象征:南朝謝赫《古畫品錄》記載“希見卷軸,故為寳也”,反映其作為藝術珍品的地位。

三、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仍保留傳統書畫裝裱含義,但衍生出兩種新用法:

注:如需了解卷軸裝裱的具體工藝(如天杆、地杆、驚燕帶等部件),可參考書畫裝裱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軸的意思

卷軸是一種古代書寫載體,由紙張、絲綢或竹簡等材料制成。它通常被橫向卷起,卷軸兩端有卷軸托,便于攜帶和保存。

卷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卷軸的拆分部首為卩和轛,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卷軸的總筆畫數為17畫。

卷軸的來源

卷軸作為書寫形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的卷軸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的文字主要是刻在竹簡上,後來漸漸演變成了卷軸形式。卷軸的使用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鼎盛,成為書寫和傳播知識的重要媒介。

卷軸的繁體字

卷軸的繁體字為捲軸。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卷軸的字形在古代寫法中并不是完全一樣的,一些筆畫和結構上有些差異。這是因為漢字的形态演變隨着時間而變化的結果。

卷軸的例句

1. 他打開卷軸,開始朗讀上面的古代詩篇。

2. 博物館内陳列着許多有關曆史的卷軸。

3. 他喜歡用卷軸書寫他的筆記,以展示他的學術成果。

與卷軸相關的組詞

1. 卷軸書:古代用卷軸形式制作的書籍。

2. 卷軸畫:以卷軸為載體的繪畫形式。

3. 卷軸文化:與卷軸相關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形式。

近義詞

1. 卷帙:也指卷軸形式的書籍。

2. 缣帛:古代用來書寫的細薄絲織物,也廣泛用作卷軸的材料。

反義詞

1. 本子:與卷軸相對,本子是一種平面書寫形式的書籍。

2. 紙張:與卷軸的材料相對,用來書寫的紙張通常是平鋪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