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h rice] 用水把米中的髒東西沖洗掉
(1).洗米。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五燈會元·德山鑒禅師法嗣·雪峰義存禅師》:“師在 洞山 ,作飯頭,淘米次, 山 問:‘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師曰:‘沙米一時去。’” 劉半農 《揚鞭集·學徒苦》:“學徒淘米河邊,照見面色如土。”
(2).酒名。 宋 黃庭堅 《和答孫不愚見贈》:“詩比 淮南 似 小山 ,酒名淘米出 雲安 。” 史容 注引 蘇轼 詩:“淘米春香并舍聞。”
“淘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用水清洗大米的過程,目的是去除雜質和變質糠粉層,确保食用安全。這是中國傳統飲食中的重要步驟,可避免微生物滋生和氧化變質的風險。根據實驗數據,過度淘洗會導緻營養流失:蛋白質損失4%,脂肪10%,無機鹽5%。
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
比喻意義
成語中引申為“篩選優質事物”,源自農村淘米時去除雜質、保留精華的過程。
其他用法
總結來看,“淘米”的核心含義集中于清洗大米的物理行為,其文化延伸體現了勞動智慧與語言發展的關聯性。
淘米是指将大米放入水中攪動,使雜質和不完整的米粒浮出水面,以達到潔淨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指煮熟的大米。
淘米的拆分部首是水(pén zhǔ),總筆畫數為14劃。
淘米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形聲兼形義字,既有聲音的組分,也有象形的意義。
淘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濤米。
古時候,淘米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說文解字》中,淘米的寫法是胥米。而在其他古代文獻中,還有一些類似的寫法,如逃米、讨米等。
1. 媽媽把大米倒入盆中,開始淘米。
2. 這家餐廳的米飯煮得很好,是用新鮮的淘米出來的。
1. 淘米工:負責将大米進行淘洗的人員。
2. 淘米水:用來淘洗大米的水。
3. 淘米盆:用來裝水和淘洗大米的盆。
煮米、洗米
蒸米、炒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