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恨的意思、恸恨的詳細解釋
恸恨的解釋
極度地悲哀怨恨。《鏡花緣》第十回:“孫女慟恨,因此棄了書本,終日搬弓弄箭,操練武藝,要替母親報仇。”
詞語分解
- 恸的解釋 恸 (慟) ò 極悲哀,大哭:恸哭。大恸。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恨的解釋 恨 è 怨,仇視:怨恨。憤恨。仇恨。痛恨。 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恨事。悔恨。遺恨。抱恨終天。 愛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恸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恸”和“恨”兩個語素構成,表達一種極其強烈、交織着巨大悲痛與深切怨恨的情感狀态。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核心詞義
“恸恨”指因遭遇巨大的不幸、損失或冤屈而産生的極度悲傷與強烈怨恨交織的複雜情感。它超越了單純的悲傷或憤怒,是一種在極度痛苦中萌生并與之深度結合的憤恨之情。這種情感通常源于深刻的創傷性事件,如至親亡故、理想破滅、遭受重大不公等。
二、 語素解析
- 恸 (tòng):本義指極度悲哀,大哭。《說文解字》釋為“大哭也”。引申為深切的悲痛、哀傷至極。在“恸恨”中,“恸”強調了情感中那份撕心裂肺、難以承受的悲傷底色。
- 恨 (hèn):本義指遺憾、感到遺憾(古義),後主要引申為怨仇、仇視、強烈的厭惡與不滿。在“恸恨”中,“恨”指向了因悲痛事件或對象而引發的強烈憤怒、不滿、指責或複仇欲。
三、 情感特征與使用語境
- 深度交織性: “恸”與“恨”并非簡單并列,而是深度交融。悲痛是基礎,怨恨由此滋生并加劇了悲痛的強度,形成一種循環強化的情感漩渦。
- 強烈性與爆發性: 該詞所表達的情感強度極高,常伴有外在的激烈表現(如痛哭、控訴、激烈行為)或内心劇烈的煎熬。
- 對象性: “恸恨”通常有明确的對象或原因。可能是對命運不公的怨恨、對造成悲劇者的仇恨、對自身無力改變的憤懑等。
- 文學性與書面性: “恸恨”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語詞彙,常見于文學作品、曆史叙述或表達強烈情感的嚴肅語境中,用以描繪人物在重大打擊下的複雜心境。
四、 用法示例
- 聽聞摯友遭奸人所害,他不禁~難平,誓要報仇雪恨。(表達因悲痛事件産生的複仇之恨)
- 面對山河破碎,忠臣良将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力回天,心中充滿~。(表達對時局、命運的悲憤)
- 她~命運的不公,奪走了她唯一的依靠。(表達對抽象對象“命運”的悲憤交加)
權威參考來源:
- 詞義解析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及《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中對“恸”、“恨”及複合詞情感表達的釋義與用例歸納。
- 語素溯源參考《說文解字》(許慎撰)對“恸”、“恨”本義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恸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恸恨”指極度地悲哀與怨恨,強調因極度悲傷而産生的強烈憤恨情緒。
- 恸:本義為極度悲痛,如“恸哭”;
- 恨:指怨恨、仇視,或内心因遺憾而痛苦。兩字組合後,情感層次更為複雜。
2.出處與示例
該詞出自清代小說《鏡花緣》第十回:
“孫女恸恨,因此棄了書本,終日搬弓弄箭,操練武藝,要替母親報仇。”
此處描述角色因母親被害,悲痛與仇恨交織,最終選擇習武複仇,體現了“恸恨”的強烈情感驅動。
3.情感層次分析
- 悲哀:因失去至親或遭遇重大打擊産生的深切痛苦;
- 怨恨:對造成悲劇的人或事的強烈不滿與複仇欲望。
兩者結合,形成一種複雜而激烈的情感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人物經曆重大變故時的心理描寫。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及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鏡花緣》原文或相關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按協拔丁抽楔鞞扇舞操度蒇事鉏滅唇齒相須疵悔丹童大長得辛電調點照斷理蕃樂繁穰風雩槁死庚白貫絡橫眉竪目歡咲虎殿家過老江湘殲撲焦釜祭韭筋骨人金聲苴绖愧荷諒情利得露囤麥麰面雍樹螟蜓民庭内弟内幸懦退溥遍鋪程旗丁跧跼取義成仁榮適桑弧矢志山吹山角攝像管撕擄肅順投版徒奴無稽顯露銷滅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