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盡。《華嚴經·十定品》:“佛子如如意珠,隨有所求,一切皆得,求者無盡,意皆滿足,而珠勢力,終不匱止。”
“匮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匮止(拼音:kuì zhǐ,注音:ㄎㄨㄟˋ ㄓˇ)意為“窮盡”,表示事物達到極限或終結的狀态。該詞由“匮”(缺乏、窮盡)和“止”(終止)組合而成,強調資源、能力等的耗盡。
匮(kuì):
止(zhǐ):
“匮止”多用于文學或宗教文本中,描述抽象概念的極限狀态(如力量、願力等)。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單字“匮”延伸至“資源匮乏”“匮缺”等常見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匮”的字源或“止”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佛經相關注釋。
《匮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缺乏、不夠、不足等。它通常用來描述物質或者精神上的貧乏。
《匮止》這個字由匚和戋兩個部首組成,總計有11個筆畫。
《匮止》一詞來源于古籍《詩經》中的《魯頌·匨匨》:“匪止匪窮;豈雲匮區?”其中“匮止”指的是物質匮乏的狀态。在繁體中,匮的寫法為匱。
在古代,匮字是由“人”旁和“木”旁組成的,表示一個人因為沒有木材而無法進行建設或創造。這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在匮乏資源的條件下生活的困難。
1. 他的口袋裡隻剩下了幾個硬币,真是匮止了。
2. 知識匮止,無法應對這個複雜的問題。
匮乏、匮乏無奈、匮乏不堪
缺乏、不足、枯竭、貧瘠
充裕、豐盛、富足、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