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約的意思、謙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約的解釋

謙慎檢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皇後其刻心秉德,毋違先後之制度,力誼勉行,稱順婦道,減省羣事,謙約為右。” 元 袁桷 《王氏先茔碑銘》:“ 玉 嘗一試吏,輒謝去,謙約無表襮。” 王闿運 《<蕉雲山館詩文集>序》:“其自處謙約,而勸人諄篤,純乎德之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約(qiān yuē)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謙”(謙虛)和“約”(節制、約束)組合而成,形容人謙虛克己、言行謹慎節制的品質。以下是詳細釋義與例證:


一、核心釋義

  1. 謙遜而自我約束

    指為人處世時保持低調謙态度,同時嚴格約束自身言行,不張揚、不放縱。

    例證:

    《後漢書·皇後紀上》載漢明帝馬皇後:“謙約節儉,不尚華麗。”

    (馬皇後性情謙遜克己,生活節儉,不追求奢華。)

  2. 謙卑而簡約

    引申為态度謙卑,行事風格簡樸不鋪張。

    例證: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學者須是謙約,漸進方見實功。”

    (治學之人需謙虛自律,循序漸進方能見真成效。)


二、古籍文獻佐證

  1.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彧為人謙約,賞賜皆散之宗族。”

    (荀彧為人謙遜克己,所得賞賜全部分發給族人。)

  2.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

    “無忌雖居高位,性謙約,每自抑損。”

    (長孫無忌雖身居高位,但性情謙遜節制,常自我約束。)


三、近義詞辨析


四、現代應用啟示

“謙約”精神在當代仍具價值,體現為:

網絡擴展解釋

“謙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謙約”指為人謙遜且自我約束,強調在言行舉止中保持低調、謹慎的态度。其核心在于謙慎檢束,即通過内在修養達到克己守禮的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謙遜與約束的結合
    該詞不僅指謙虛待人,更包含嚴格規範自身行為的意義。例如《漢書》提到許皇後需“謙約為右”,即要求她以謙卑簡約為首要準則,遵守制度并約束自身()。

  2. 曆史語境中的表現
    在古籍中,“謙約”常形容有德之人的品行。如元代袁桷描述王玉“謙約無表襮”,指其雖有能力卻不張揚;清代王闿運在序文中稱“自處謙約”,強調内斂自持的修養()。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五、現代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謙約”可延伸至職場或社交場合,強調在合作中既保持謙遜态度,又恪守契約精神,避免過度承諾()。

别人正在浏覽...

北門之管奔走呼號邊飾補集不作興昌世騁骛綽開詞綜打肚皮官司打外頂發定例敦坐發夢蓋纏給濟官差姑夫蠱幹貴強鬼子母顧言孤稚寒悚化變淮圻華燿回條講劘捷疾鬼禁的赍助聚貨老羸力場烈然栾栾麻蒯門豹猛健門蔭娩娠排撥俏成俏敗起稿碁經囷簏忍俊不住日新月著三公山碑濕風試花束馬縣車溯風外部設備外一首先子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