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年餘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人年老體衰時剩餘的精力或力量,常用于形容老年人雖處于衰老階段,但仍具備有限的能力。
源自《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背景:故事中,愚公決心移山,智叟嘲笑他年老體衰,認為其力量微不足道。成語通過“殘年餘力”強調衰老與能力有限的對比。
該成語既客觀描述年老體衰的狀态,也可在特定語境中體現“雖老猶為”的積極态度,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情感色彩。
殘年餘力,意思是指在人生的晚年還保留的力量和能力。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殘”和“年餘力”三個部分。
部首和筆畫:詞語“殘”部的部首是“殳”,總筆畫數為4;詞語“年”部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6;詞語“餘力”部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2。
來源:《殘年餘力》一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學者的文獻著作。它強調了一個人在晚年依舊保持着一定的體力、精力和才能,有能力發揮餘熱,不畏晚年的困難和挑戰。
繁體:繁體字的《殘年餘力》與簡體字是對應的,表達的含義完全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印章的字體,可以将《殘年餘力》的寫法寫成另一種形式。字形或會有微小差别,但仍然代表着同一個詞語。
例句:他已經年事已高,但仍有着殘年餘力,為社區做出了很多貢獻。
組詞:殘缺、餘額、力量。
近義詞:殘存力量、殘存能力。
反義詞:力不從心、耗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