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言的意思、誇言的詳細解釋
誇言的解釋
說大話。《晏子春秋·問下二十》:“不誇言、不愧行,君子也。”《魏書·胡叟傳》:“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誇言若是也。”
大言,誇大其詞。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誇言稍少,此近代文所長,若 惲敬 之恣, 龔自珍 之儇,則不可同論。” 許滌新 《憲6*政運動與抗戰》:“召集國民大會,實行憲6*政,誰都不會反對。可是若說隻要召集國民大會,便可以把深入的敵人打出去,這未免太過武斷了,誇言了。”
詞語分解
- 誇的解釋 誇 (誇) ā 說大話,自吹:誇口。誇張。誇耀。誇嘴(誇口)。浮誇。誇誇其談。 用話獎勵,贊揚:誇贊。誇許。 奢侈:“貴而不為誇”。 誇 (誇) à ㄎㄨㄚˋ 古同“跨”,兼有。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言歸于好。“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姓。 行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誇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誇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說大話”,通常帶有貶義,指不切實際或誇大其詞的言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kuā yán(注音:ㄎㄨㄚ ㄧㄢˊ)。
- 詞性:動詞。
- 定義:指言語浮誇、不實,或故意誇大事實以顯示自身能力或成就。
2.曆史文獻例證
- 《晏子春秋》:記載“不誇言、不愧行,君子也”,強調真正的君子應言行一緻,避免虛誇。
- 《魏書·胡叟傳》:批評“何誇言若是也”,反映對過度自誇的否定态度。
- 章炳麟《與人論文書》:指出“誇言稍少”是近代文風的特點,側面說明“誇言”在文學中的負面性。
3.用法與語境
- 古代用法:多用于文言文,常見于對人物品行的評價或批評場景。
- 現代延伸:可形容個人或群體在宣傳、社交中不切實際的言論,如“他常誇言能解決所有問題,卻無實際行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大言、虛言、浮誇。
- 反義詞:慎言、實言、謙辭。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晏子春秋》《魏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誇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誇大或誇張的言辭或言論。下面将根據要求逐一給出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誇言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夕和言,其中夕是夜晚的意思,言是說話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誇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句話:“誇其不逮也”。在這句話中,誇言表示誇大其詞,也可以理解為誇大事實或者誇張的言辭。這個詞語後來逐漸演化成現代漢語中的“誇言”。
繁體:
《誇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誇言」,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誇言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和不同的形式。但整體來說,這兩個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例句:
1. 他常常誇言自己是最好的,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本事。
2. 這家公司做廣告總是誇言其産品有多麼優秀,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組詞:
誇言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
1. 自誇:自己誇耀自己或吹噓自己。
2. 誇張:誇大某事物的程度或規模。
近義詞:
誇言的近義詞包括:誇口、誇大、誇贊等。它們都表示言辭或言論上的誇張。
反義詞:
誇言的反義詞可以是保守、謙虛、實際等。這些詞語表示言辭或言論上的保守或客觀。
以上就是關于《誇言》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