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支小乘的意思、辟支小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支小乘的解釋

佛教語。即辟支佛乘。因其并無師承,獨自悟道,未能達到無上覺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吾佛以救度衆生為本,吾每靜脩洞中,固是正果。但隻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亦稱“ 辟支下乘 ”。 清 蔣士铨 《空谷香·心夢》:“猶墜辟支下乘,不能見如來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支小乘”是佛教術語,讀音為pì zhī xiǎo chéng。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佛教中的“辟支佛乘”,屬于小乘佛教的一種修行路徑。其核心特點是修行者通過獨自悟道(無師承)達到一定覺悟,但因未能實現“無上覺悟”,故未能成佛。


分點解析

  1. 佛教背景
    辟支小乘與“辟支佛”(又稱“緣覺”)相關,這類修行者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如十二因緣)獨自覺悟,但缺乏大乘佛教普度衆生的目标。

  2. 核心特點

    • 無師自悟:不依賴佛陀或他人教導,僅憑自身修行。
    • 獨善其身:注重個人解脫,而非救度衆生,因此被歸為“小乘”。
  3. 與大乘的區别
    大乘佛教強調“自覺覺他”,而辟支小乘因缺乏利他精神,被視為較低層次的修行法門。

  4. 文學例證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提到:“但隻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說明這一概念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其他名稱

亦稱“辟支下乘”,進一步體現其在佛教體系中的定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佛教經典或相關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支小乘

《辟支小乘》是佛教經典的一部分,是指佛教進入中國後對原有的宗派進行改革和發展的一種道教化的宗派。該名詞可以拆解為三個部分:辟支(bì zhī)、小(xiǎo)、乘(chéng)。辟支指的是一種修行道路,小表示較小規模的修行道派,乘則是指宗派。

辟支的部首是辛,辟支的筆畫數為11。小的部首是小,小的筆畫數為3。乘的部首是車,乘的筆畫數為10。

《辟支小乘》一詞起源于佛教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原有的宗派相融合形成了不同的宗派,辟支小乘就是其中一種。這個宗派相對于其他宗派來說規模較小,所以在命名時使用了“小”。乘則是指修行的道派,代表了佛教修行至解脫境界的不同階段。

在繁體字中,辟支小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辟支小乘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大緻保持了辟支、小、乘的字形。以辟支為例,古代寫法可能會将辟寫作辡。

例句:“他參學辟支小乘,以求得解脫。”

組詞:辟支、小乘、大乘、中觀三乘

近義詞:小乘、辟支

反義詞:大乘、中觀三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