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绶的意思、青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绶的解釋

(1).佩系官印的青色絲帶。亦借指官印。《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禦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後漢書·輿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 劉昭 注:“﹝青綬,﹞一號青緺綬。” 唐 劉禹錫 《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身在絳紗傳六藝,腰懸青綬亞三台。”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 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試》詩:“舊交強半拖青綬,政府誰當壞白麻。”

(2).借指高級官吏。《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卓 兵見 堅 士衆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陳郡 太守 胡軫 ……預宣言曰:‘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蘿紛披帶青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绶是古代中國官僚體系中标志官員品級的青色絲質印绶,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字形 "青绶"為偏正結構複合詞,"青"指顔色範疇,《說文解字》釋為"東方色也"(來源:《漢語大詞典》),"绶"從糸從受,本義為系印紐的絲帶。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典章制度記載。

二、曆史制度沿革

  1. 漢代始設青绶制度,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绶",用于九卿、郡守等高級官員(來源:《中國曆代官制》)。
  2. 魏晉時期逐漸演變為三品以下官員佩绶,《晉書·職官志》記載"諸王金玺龜紐,纁朱绶;公侯銀印龜紐,青朱绶"(來源:《二十四史職官志彙釋》)。

三、物質文化特征

  1. 形制為雙股絲編織帶,長度漢制規定二丈九尺九寸,約合6.9米(來源:《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
  2. 配伍器物包含銀質官印,形成"銀印青绶"組合,與"金印紫绶"構成等級序列(來源:《文物中的古代中國》)。

四、文化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仕途顯達的意象,如杜甫《送李校書》"顧我蓬屋姿,謬通金閨籍。小來習性懶,晚節慵轉劇。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其中"金閨籍"即暗指青绶身份(來源:《全唐詩典故辭典》)。《紅樓夢》中"靛青官绶"描寫亦承此象征傳統(來源:《紅樓夢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青绶”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本義:佩系官印的青色絲帶

指漢代及以後官員系印的青色絲質绶帶,象征官職等級。例如:

二、借代:指代高官或官印

因青绶與官職直接關聯,常引申為高級官吏或官印本身。例如:

三、比喻:植物藤蔓的雅稱

清代文人将青绶的絲帶狀形态用于文學比喻,如譚嗣同《怪石歌》中“女蘿紛披帶青绶”,以青绶形容藤蔓纏繞。


補充說明:
唐代詩歌中青绶常與仕途關聯,如白居易“未換銀青绶”暗喻官職未升遷(),岑參“春草連青绶”則通過自然景物烘托官場意象。需注意,青绶的官階含義隨朝代演變,漢代至唐代其象征意義逐漸泛化。

别人正在浏覽...

稗沙門被甲枕戈邊邑殘花長樂宮宸聲充闾之慶疇昔抽咽大夫松颠倒颠狄山動顫房牖反則風華濁世腹肌觥籌交錯鼓謲漢僧賈技瀸積基本國策激宕誡世解息齑麫矜獨寄谕口試胯夫羸蹇燎野立竿見影犂元門戶墨迹未幹黏膜旁告破獄千門擎跽曲拳欽诏窮蹇氣質全竈認仇作父颯颯僧鞋菊删節本霜骨水賊嘶喊宋椠夙諾同倫無鹽俠節銜啼習非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