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苦痛。 唐 張贲 《酬襲美先見寄倒來韻》:“近年已絶詩書癖,今日兼将筆硯焚;為有此身猶苦患,不知何者是玄醺。”
“苦患”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苦患”意為苦痛、苦難,多用于形容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經曆。例如:
“苦患”一詞兼具身體痛苦(如疾病、生理不適)和精神苦難(如人生困境)的雙重含義,多見于書面語或特定文化背景的表述。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注解。
苦患(kǔ huàn)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經曆困苦和痛苦。其中,“苦”表示痛苦、困難,“患”表示遭受、忍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苦(苴)含有分部首艹,共5畫;患(心)含有分部首心,共10畫。
來源:《苦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意為忍受痛苦,承受困難。後來,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苦患被許多人用來形容經曆了艱難險阻的困境。
繁體:苦患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苦患」。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漢字「苦患」的寫法與現代用法相同。
例句:
組詞:忍苦、苦難、痛苦、患難
近義詞:困苦、痛楚、厄運
反義詞:幸福、快樂、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