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倡議。 宋 王安石 《與趙卨龍圖書》:“我明示開納,則彼孰敢違衆首議欲為崛強者?”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變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興事首議之人,冥謫尤重。”
“首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倡議”,即率先提出主張或建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首議”指最先提出的倡議或主張,強調在集體讨論中首先發聲的行為。例如,宋代王安石在《與趙卨龍圖書》中提到:“我明示開納,則彼孰敢違衆首議欲為崛強者?”()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蘇轼《代張方平谏用兵書》中批評用兵之害時寫道:“興事首議之人,冥謫尤重”,暗指發起争議性決策者需承擔更大責任。
結構與用法
現代適用性
當前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更傾向于使用“倡議”“提議”等替代詞彙。
總結來看,“首議”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率先提出主張”的核心含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王安石、蘇轼相關文獻原文。
首議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首次會議或首次讨論。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首”和“議”。
首字的部首是“首”字,它屬于頭部。“首”字的拆分部首是“首”,共有9個筆畫。而“議”字的部首是“言”,它屬于言字旁。它的拆分部首是“言”,一共有四個筆畫。
“首議”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源于《公羊傳·宣公十三年》:“九月,天王崩。王悉少虞而議諸大夫,以王由太子。”繁體字形為「首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首字的寫法為「⺟」而非現在的「首」。而議字的寫法為「訁」而不是現在的「議」。
1. 今天是學校的首議,我們将讨論明年的校園衛生問題。
2. 該公司在首議上決定了下個季度的業務計劃。
組詞:首會(首次會議)、首讨(首次讨論)
近義詞:首次會議、首次讨論、首要會議、首要讨論
反義詞:複議、再議
【别人正在浏覽】